第9o3集 体系冲突旧医署官员质疑新诊疗规范(2 / 4)

不住开口,“清河那个病例,是医馆没有严格执行辨证流程,并非规范本身的问题。

而且,抗生素的使用指征也有明确界定,若一开始便按中医辨证施治,本就无需走西医路径——”

“无需走西医路径?”

沈砚之猛地拍了下桌子,案上的砚台都震了震,“周主事是要把中西医割裂开吗?当年林老医令治外伤,既用草药敷贴,也用西洋酒精消毒,怎么到了如今,反倒要分个你先我后?新规范里写着‘疑似感染先做血常规’,可偏远地区的医馆,连显微镜都没有,难道要让病人抱着烧的孩子跑几十里路去做检查?”

这话戳中了要害。

医署虽在推进基层医疗设备升级,但辽阔的疆域里,仍有不少医馆连基础的化验仪器都配不齐。

新规范里那些依赖设备的条款,在这些地方成了空中楼阁。

林砚清沉默了片刻,起身走到沈砚之身边,伸手扶了扶他的胳膊:“沈老,您说的这些,我们早有考虑。

上个月已下文,允许设备不全的基层医馆,在中医辨证明确的前提下,暂免部分西医检查流程。

但您也要明白,如今疫病种类日益复杂,单靠经验有时会误事。

去年南方霍乱,若不是按新规范及时做了病原检测,恐怕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

“霍乱是急症,可寻常风寒咳嗽也要做病原检测?”

沈砚之甩开他的手,语气依旧强硬,“老祖宗传下来的‘治未病’理念,讲究根据节气、体质调理,新规范里提了几句?反而把‘健康管理’拆成了几十项指标,逼着医官们天天对着报表,哪还有心思研究病人的体质?”

厅内的争论渐渐热烈起来。

支持新规范的官员强调标准化能减少人为失误,尤其能避免年轻医官因经验不足导致的误诊;而倾向传统的官员则认为,医术贵在灵活变通,若事事都按流程来,便失了中医的精髓。

眼看双方争执不下,一直沉默的户部派驻医署的监事陈默突然开口:“诸位,可否听我一言?”

众人循声看去。

陈默虽不是医官,却负责医署的经费与资源调配,说话向来有理有据。

他拿起两份文件,一份是新规范推行前后的医疗支出对比,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