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先生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众人见风波已过,也纷纷散去,只是看向沈砚的眼神里多了几分鄙夷,看向林墨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
苏婉卿走到林墨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往心里去,沈砚就是个纨绔子弟,不值得跟他一般见识。”
林墨抬起头,擦了擦脸上的眼泪,露出了一个浅浅的笑容:“多谢苏姑娘刚才为我说话,也多谢先生为我主持公道。
我不会往心里去的,我会好好读书,用成绩证明自己,让所有人都知道,出身寒门,也能有大作为。”
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林墨的脸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本《论语》,仿佛那不是一本书,而是他未来的希望,是他对抗命运的武器。
沈砚站在原地,看着林墨和苏婉卿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那本崭新却从未认真读过的《论语》,心里第一次有了一丝愧疚。
他想起刚才林墨坚定的眼神,想起周先生失望的叹息,想起围观学子鄙夷的目光,突然觉得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可笑,太荒唐了。
他默默转过身,快步走回自己的住处。
他决定,这一次,他要好好抄《论语》,好好读书,不再做那个仗着出身耀武扬威的纨绔子弟,要做一个真正配得上“崇文书院学子”
这个身份的人。
槐花香依旧在庭院里弥漫,西厢房的窗户敞开着,隐隐传来学子们读书的声音。
那声音里,有少年人的意气风,有寒门学子的坚韧不屈,也有富家子弟的幡然醒悟。
这场因出身而起的风波,就像一场及时雨,洗去了书院里的浮躁与偏见,让所有人都明白了,在求学的道路上,唯有努力与品行,才是衡量一个人最好的标准。
林墨回到自己的住处,将《论语》放在桌上,研好墨,拿起笔。
笔尖落在纸上,写下的第一个字是“仁”
。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要更加努力地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为了父亲,更是为了证明,出身从来都不是限制一个人未来的枷锁,真正能限制一个人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槐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