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集 医馆盛景分支遍布周边州县(2 / 4)

写了张药方叮嘱用法。

看着少年揣着药欢天喜地跑远,老李忽然叹道:“馆主,您说咱这医馆能开到这么大,到底是为啥?前儿和州的‘同德堂’还派人来偷学方子,可他们学了方子,也没留住客人。”

苏清和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平价施药”

木牌,那是三年前她亲手挂上去的。

那时青阳城闹旱灾,她把医馆仅存的药材熬成汤药,免费分给灾民,也是从那时起,“仁心堂”

的名字才慢慢传开。

后来开分号,她定了三条规矩:药材绝不以次充好,诊金可随病人家境减免,每个分号必须带教当地学徒——她要的不是遍地开花的医馆,是能扎在百姓心里的“仁心”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医馆,药架上的药材标签泛着暖光。

苏清和刚把六安州分号需要的药材清单写好,就见伙计匆匆来报,说知府大人的管家来了。

她心里犯嘀咕,知府向来不管民间医馆的事,今日怎么突然派人来?

管家进门却没摆架子,反而递上封请柬:“苏馆主,知府大人听说您的分号遍布周边州县,还常给贫苦百姓施药,特请您下月去府城议事,想让您给各州的医馆讲讲经验,若是能把‘仁心堂’的法子推广开,也是江淮百姓的福气。”

苏清和接过请柬,指尖触到烫金的“知府府衙”

四字,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

那时医馆漏雨,她和老药工们举着油纸伞护着药柜,以为这小医馆撑不过那个冬天,可如今,它却长成了能为百姓遮风挡雨的大树。

傍晚时分,阿砚把今日的账本算好,笑着报数:“馆主,今日总馆诊了四十六个病人,卖了二十三副药,滁州分号还送来了新晒的药材,够咱用半个月啦!”

苏清和点点头,走到门口望着街上的灯火。

青阳城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远处传来孩童的嬉笑声,她忽然想起庐州分号的老周说过,分号门口也挂着和总馆一样的红灯笼,夜里亮起来的时候,像一串暖融融的星子。

夜里,苏清和在灯下修改分号的学徒章程。

窗外的月光洒在纸上,她忽然在章程末尾添了一句:“凡入‘仁心堂’者,先学‘仁’,再学‘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