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集 医馆盛景分支遍布周边州县(1 / 4)

晨光刚漫过青阳城的马头墙,“仁心堂”

总馆前的青石台阶上已聚了三拨人。

药童阿砚正踮脚往铜锅里续甘草,蒸腾的药香混着巷口早点摊的芝麻糊味飘远,忽听见街口传来熟悉的铜铃声——是从庐州府分号赶回来报信的伙计老周,正牵着匹汗津津的枣红马往这边跑。

“苏馆主!

庐州分号成了!”

老周撩着被汗浸透的短褂,从怀里掏出张叠得整齐的账本,指尖还沾着赶路时蹭的泥,“上月开的张,这才二十天,光治风寒咳嗽的方子就抓了一百二十七副,周边村镇的人都往咱这跑,说比城里的‘回春堂’便宜三成还管用!”

苏清和刚给一位老妪诊完脉,闻言放下手里的脉枕,指腹轻轻拂过账本上工整的字迹。

三年前她接手这间濒死的小医馆时,馆里只剩两个老药工、半间漏雨的药库,如今账本上的墨迹却记满了生机——庐州府、和州、滁州、六安州,四个分号的印记像春草般在江淮大地上冒了头。

“阿砚,把新制的‘防风散’包两斤给周伙计,让庐州分号的人熬着当茶饮,最近降温,怕染风寒的人多。”

苏清和话音刚落,里屋忽然传来药工老李的喊声,“馆主,滁州分号的信!

说昨儿来了个难产的妇人,稳婆束手无策,李大夫用您教的‘转胎方’保了母子平安,那家人今早送了块‘济世救人’的匾额来!”

苏清和走到柜台后,从木架上取下标着“滁州”

的木盒,将新匾额的消息用炭笔添在名册上。

册子里记满了分号的故事:和州分号的王大夫用针灸治好了杂货铺老板多年的偏头痛,六安州分号的学徒小秦教会了当地村民识别毒草,就连最偏远的庐州分号,也在老药工的指导下种起了薄荷和紫苏,省了大半药材运费。

正翻着名册,门外忽然进来个背着竹篓的少年,怯生生地递上封信:“苏馆主,我是从舒城县来的,俺们村最近好多人拉肚子,张老栓说您这的药能治,您能……能给俺们点药不?”

少年裤脚沾着泥,竹篓里还装着几个刚摘的柿子,是他攒了半天才敢拿来当谢礼的。

苏清和摸了摸少年的头,转身让阿砚包十包“葛根芩连散”

,又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