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集 手记奥秘现针灸新穴位(1 / 4)

陈砚之的手指拂过樟木书柜最上层那本泛黄的线装书时,指腹突然触到一道细微的裂痕——那是祖父陈景然留下的《青囊续注》,行医五十载的老中医临终前反复叮嘱“此手记藏着‘通痹’关键”

,可他钻研三年,除了常见的经络图谱和验方,始终没找到特别之处。

窗外的梧桐叶飘进诊室,落在摊开的手记上,恰好遮住“足少阳胆经”

图谱旁一行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小字。

陈砚之随手去拂,指尖却在墨迹边缘顿住——那不是洇开的墨痕,而是用极细的狼毫蘸了朱砂混松烟墨写的批注,得借着斜阳的角度才能看清:“风市之侧,三指许,按之有酸胀,名‘疏筋穴’,治肩痹如神”

他猛地坐直身子。

风市穴是胆经要穴,治风湿痹痛的常用穴,可祖父批注的“疏筋穴”

,既不在《针灸大成》的三百六十一个经穴里,也不在历代医家记载的奇穴中。

他翻遍手记后续篇章,又在“手太阴肺经”

“足太阳膀胱经”

的图谱旁找到类似批注,总共记了七个从未见于典籍的穴位,每个穴位旁都标着按压反应、主治病症,甚至有祖父用红笔标注的“试针三次,痛减”

“陈医生,您这儿能治肩周炎不?”

诊室门被推开,进来的是六十岁的张桂兰,她右手搭在左肩上,胳膊抬到胸口就疼得皱眉,“去医院拍了片,说没骨质增生,就是疼,贴膏药、扎针都试过,管不了三天。”

陈砚之心里一动。

祖父的手记里,“疏筋穴”

恰好主治肩痹,他让张桂兰坐在诊凳上,按手记记载的位置——在风市穴(大腿外侧,腘横纹上七寸)往内侧移三指,用拇指轻轻按压。

“哎!

就是这儿酸!”

张桂兰立刻抬头,“按下去还有点麻,顺着胳膊往上窜。”

陈砚之取来一寸半的毫针,消毒后缓慢刺入“疏筋穴”

,按手记里写的“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二十分钟”

,刚捻转几下,张桂兰就惊呼:“胳膊好像松快了!

不那么沉了!”

留针期间,陈砚之又按手记记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