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兴林缚地
林缚站在城楼上,望着下方熙熙攘攘的街市,眼中满是欣慰。
战后的这片土地,在他的治理下,正以肉眼可见的度恢复生机。
农田里禾苗茁壮,集市上商旅往来,百姓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但他知道,要让这片土地真正安定繁荣,仅有物质的富足远远不够。
“将军,您看这新送来的名册。”
参军赵文捧着一卷竹简走上城楼,“周边郡县的文人,已有近百位应了您的邀请,不日便会抵达。”
林缚接过名册,指尖划过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嘴角微微上扬:“好。
告诉户曹,把城东那处空置的宅院收拾出来,好生布置,用作此次文会的场地。
另外,备足笔墨纸砚,不可怠慢了诸位先生。”
赵文应诺,又道:“只是军中弟兄们听说要学认字,不少人犯了难。
他们说这辈子舞刀弄枪还行,拿笔杆子实在是强人所难。”
林缚闻言朗声大笑:“你去告诉他们,能握得动枪杆,就握得动笔杆。
本将军亲自教他们,谁敢不学?”
三日后,城东宅院已是焕然一新。
朱漆大门两侧挂起了“以文会友”
的匾额,院内辟出了三处场地:前院铺着青石,摆好了数十张案几,是诗词大会的会场;中院搭起了竹棚,挂满了从各地征集来的书法作品,供人赏鉴;后院则圈出一片空场,堆放着新制的沙盘和木简,是给士兵们准备的识字课堂。
清晨的露水还未干透,第一批文人便到了。
为的是位白老者,身着洗得白的儒衫,正是邻郡有名的学者周明远。
他曾因战乱避居山林,听闻林缚在此兴文,特地带着弟子赶来。
“林缚将军,久仰大名。”
周明远拱手行礼,目光扫过院内的布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将军于戎马倥偬中不忘文事,实乃百姓之福。”
林缚连忙回礼:“周先生过誉了。
林缚是粗人,只知要让百姓过得安稳,不仅要吃饱穿暖,更要心里亮堂。
这文化之事,便如春日细雨,能润人心田啊。”
两人正说着,忽闻前院传来一阵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