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奔涌而出。
正在打井的老农王大柱直起腰,看着清冽的水流漫过脚面,忽然扑通跪下:“河神显灵了!”
陈渊赶忙将他扶起,裤腿上沾满泥浆:“老伯,这是用蒸汽驱动的水车,比龙骨水车省力十倍。”
七日后,泾阳、云阳两县的万亩农田得到灌溉,新插的稻秧在晨露中舒展叶片。
甘龙却在朝堂上弹劾陈渊:“蒸汽乃天地元气,今以机巧夺之,恐遭上天降灾!”
话音未落,咸阳城外突然降下甘霖,雨滴敲打在青铜瓦当上,宛如天鼓作响。
嬴政望着殿外的雨帘,将弹劾奏章投入炭盆:“甘爱卿可知,郑国渠初成时,亦有人言‘渠成秦必亡’?”
炭火将竹简烤得噼啪作响,甘龙额角渗出冷汗,不敢再言。
四、粮食帝国的根基:从亩产百斤到仓廪丰实
秋末,咸阳东门外的验粮场上,十名官吏正在用斗斛丈量新收的粟米。
陈渊蹲在一旁,用系统扫描谷粒:蛋白质含量比传统品种高23,千粒重增加15克——这是他引入现代选种技术的成果。
“报!
泾阳县亩产粟米一百二十斤!”
主薄的声音里带着颤抖。
周围的农户出惊呼,要知道,秦国传统亩产不过六十斤。
墨非子当场拆解蒸汽犁的零件,向围观的工匠展示曲柄连杆结构:“诸位请看,此机以力学原理省人力,非怪力乱神也。”
随着蒸汽农具的推广,秦国粮食储备呈几何级增长。
陈渊在渭水河畔修建半地下式粮仓,采用红砖拱顶与通风管道,将粮食霉变率从三成降至百分之五。
当第一座粮仓封顶时,嬴政亲自题写匾额:“天下粮仓”
。
冬至那日,陈渊站在粮仓顶端,望着绵延十里的仓群。
系统终端弹出数据:秦国现存粮食可支撑五十万大军作战三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升至每年21。
寒风掠过他的鬓角,新添的白在阳光下闪烁——这是他来到秦国的第三个冬天,而农业工业化的齿轮,已彻底改变了这个时代的肌理。
五、文明的涟漪:当铁牛走向九州
次年春,一支特殊的使团从咸阳出,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