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集 农业工业化探索(1 / 4)

一、青铜与蒸汽的碰撞:机械农耕的起源

咸阳宫偏殿的青铜灯架上,十六盏雁灯将墙面照得暖黄。

陈渊握着刻刀在竹简上刻画草图,案几上散落着齿轮模型与蒸汽管道的设计图。

自工业联盟成立以来,他已连续七日未眠,指尖因长期接触炭笔而染成青黑色。

“先生,墨家送来的《考工记》残页已抄录完毕。”

书童将一卷泛黄竹简置于案头,竹简边缘还带着霉变的气息。

陈渊翻开竹简,目光掠过“车人为车,柯长三尺”

的记载,忽然拍案而起——先秦工匠对机械传动的理解,竟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原理暗合。

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已是子时三刻。

陈渊扯下腰间的系统终端,蓝光在瞳孔里流淌:“调取19世纪英国农业革命资料,重点分析蒸汽犁结构。”

空气里浮现出虚拟屏幕,马拉式蒸汽犁的图纸层层展开,他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将曲辕犁的弧度与活塞运动轨迹重叠比对。

晨曦初现时,陈渊带着画满修改符号的图纸闯入丞相府。

嬴政正在批阅竹简,案头堆着各地呈报的粮荒奏报:“去年函谷关以西蝗灾,粟米产量锐减三成,郑国渠灌区亦有淤塞……”

话音未落,陈渊已将图纸铺在青铜地图上。

“陛下请看,这是‘铁牛一号’蒸汽犁地机甲。”

陈渊用竹筷指着图纸上的双缸结构,“以木炭燃烧产生蒸汽驱动连杆,每日可犁地三十亩,相当于三十个壮劳力。

配套的自动灌溉水车,能将泾水引入海拔十米的梯田。”

嬴政的手指划过图纸上的安全阀装置:“墨家机关术虽能造木牛流马,但需百人操纵。

此等铁制庞然大物,当真能自行运转?”

“臣已在耕战工坊秘密打造原型机,三日后可在泾阳试犁。”

陈渊的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若失败,臣愿受墨刑。”

二、泾阳原野的奇观:蒸汽铁牛的秀

三月初三,上巳节。

泾阳北塬的麦田里,数千百姓围聚成扇形,交头接耳的声浪如同潮水。

墨家巨子墨非子带着三名弟子站在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