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轻轻跳动。他下意识地望向殿外终南山的方向,朝阳下,那片原本清晰的天际线处,竟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幽绿一闪而过,快得像错觉,却又让他心中一紧——终南山的余孽,似乎并未放弃,危机仍在暗中潜伏。
二、巳时学府筹建设
巳时的汴京城南,闲置官宅外已围起了丈高的木栏,木栏上悬挂着“大宋医道学府改建中,闲人免进”的木牌,牌上的字迹刚劲有力,是灵枢亲手所书。数十名工匠身着粗布短打,手持青铜工具,在院内忙碌——有的爬上屋顶拆卸破旧的瓦片,有的在地面挖掘地基,有的则在搬运青铜材料,工具碰撞声“叮叮当当”作响,与远处汴河传来的船笛声、近处的鸟鸣声交织,竟形成了一首充满生机的“改建乐章”。
这座闲置官宅占地约十亩,是晚唐时墨家一位名医的居所,历经百年风雨,却仍保留着许多墨家机关的痕迹——正门处的门槛由整块青铜铸造,表面刻着墨家“兼爱”二字的变形纹样;院内的青砖地面,每块砖上都有细微的矩尺纹,按墨家机关阵的方位铺设;古井旁立着一根丈高的青铜机关柱,柱身上刻着水位刻度与取水机关的操作方法;甚至连屋檐的雕花,都是用青铜片拼接而成的墨家“矩尺与草药”图案,虽有些锈蚀,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巧。
灵枢站在正厅前的空地上,手中拿着一张绘制详细的改建图纸,图纸是用墨家机关纸制作的,防水防蛀,上面用圣火灰烬墨标注着各个区域的功能与改建要求。他指着正厅,对身边的工匠头领说道:“张头领,此处改建为讲堂,需在屋顶加装墨家机关天窗——天窗由十二块青铜板组成,每块板都能通过机关独立调节角度,根据日照强度改变开合大小,确保学子们上课时光线充足且不刺眼;地面需按道家八卦方位重新铺设青砖,砖缝中嵌入清心银丝,银丝一端连接厅外的圣火盏,另一端延伸至讲堂内的每个座位下方,能释放微弱的阳火之气,稳定学子心神,便于集中精力学习。”
张头领是汴京有名的工匠,擅长古建筑修缮与机关制作,他接过图纸仔细查看,眼中满是敬佩:“灵枢先生放心!这机关天窗的设计精妙,小人从未见过,定按图纸要求施工,保证误差不超过半寸;八卦青砖与清心银丝的铺设,也会请懂道家阵法的先生来指导,绝不会出错。”
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负责安装天窗的工匠爬上屋顶,用青铜凿子拆卸破旧的瓦片,动作娴熟;负责铺设青砖的工匠则先将原有地面的旧砖小心拆除,按八卦方位标记好每个区域,再将新砖一块一块铺好,砖缝对齐,丝毫不差;负责安装清心银丝的工匠,则拿着细如发丝的银丝,小心翼翼地穿过砖缝,连接到厅外的圣火盏,动作轻柔得像在绣花。
素问则在偏院规划医器房与药圃。偏院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院地势较高,适合建医器房;西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开辟药圃。素问指着东院的空地,对另一位工匠头领李头领说道:“李头领,此处建医器房,需用墨家防火砖搭建墙体——这种砖是用终南山黏土与圣火灰烬混合烧制而成,耐火性极强,能防止医器制作时因焊接、淬火引发火灾;屋顶需铺设双层瓦片,内层瓦片涂有防火漆,外层瓦片则按墨家机关阵排列,可在雨天快速排水,避免雨水渗漏损坏医器。”
她又指着西院的空地,拿出一张草药种植图谱:“那边开辟药圃,需按草药的生长习性划分区域——向阳处种植艾草、苍术、火绒草等喜阳草药;背阴处种植薄荷、麦冬、黄连等喜阴草药;靠近水井的地方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草药,既能净化水质,又能方便灌溉。药圃周围需用青铜栏杆围起,栏杆上刻着每种草药的名称、药性与炮制方法,让学子们在栽种、采摘时能随时学习。”
李头领也是经验丰富的工匠,他对着素问躬身行礼:“素问大夫考虑周全!防火砖与防火漆小人已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