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医魂融墨书诗画残踪隐卷撼文枢(5 / 7)

‘地脉护医’的诗,却总觉得少了点道墨交融的韵味。

你看这‘地脉藏阳火,医器镇阴邪’,是不是太直白了?”

灵枢接过纸,刚想开口,却现纸上的墨迹竟泛着极淡的金红,与他袖中的青铜符相互共鸣。

突然,纸上的诗句自动重组,变成了:“墨纸藏枢,道笔显图,终南文穴,晶在诗隅。”

“是玄真先祖!”

素问惊讶地说,她鬓角的青铜小鼎泛着淡紫,与纸上的金红交织,“先祖在诗中藏了线索——‘终南文穴’,应该是终南山的文化遗迹,比如古碑林、藏经洞,最后一块碎片可能藏在那里!”

老诗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反应过来:“原来道墨医道竟有如此神迹!

老夫这就按先祖的指引,重写一诗,把‘终南文穴’的线索藏在诗里,既传医道,又帮二位先生寻找碎片!”

陆游也激动地说:“我们都按先祖的指引写诗,把线索藏在诗中,再把诗作刻在石碑上,立在医馆、书坊、画院——既传播医道,又能引导正义之士帮忙寻找碎片,让余孽找不到!”

诗人们纷纷响应,有的写诗藏线索,有的写诗传医理,亭中的气氛热烈而庄重。

灵枢看着诗人们笔下的诗句,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医与诗的交融,让道墨医道有了更美的传承方式,也让寻找碎片、对抗余孽的力量,从医者扩展到了文人,从汴京扩展到了天下。

可就在这时,一位诗人突然喊道:“我的诗纸泛绿了!”

众人看去,只见他手中的诗纸竟泛着幽绿,试毒叶一碰就黑——是残踪气!

而且不止这一张,亭中还有三张诗纸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余孽竟混进了诗会!”

灵枢的目光扫过众人,突然停在一个身着灰袍的诗人身上——此人戴着斗笠,遮住了面容,手中的墨汁瓶泛着幽绿。

“拿下他!”

灵枢话音刚落,沈墨带着几位墨家后人身形一闪,用墨家“擒拿手”

扣住了灰袍人——沈墨刚查完松烟阁,得知有人买了带残踪气的墨汁,便立刻赶来诗会,没想到正好撞见。

灰袍人挣扎着,从袖中掏出一把戾毒粉,却被沈墨用青铜矩尺挡住,戾毒粉撒在地上,泛着幽绿。

“你们别得意!”

灰袍人冷笑,“残踪气已藏在诗中,只要诗作流传出去,终南文穴的碎片,迟早是我们的!”

灵枢上前,用圣火灰烬净化了诗纸,冷冷地说:“你错了,诗中藏的不是残踪气,是道墨医道的魂,是百姓的人心。

人心齐,邪祟必败!”

灰袍人被禁军押走,诗人们重新拿起笔,用混合了圣火灰烬的墨汁写诗,亭中的诗韵与医理交织,在汴河的微风中,传向了远方——医与文的交融,不仅是传承的美,更是守护的力。

五、申时作品共鸣显危机:文枢指向终南险

申时的汴京,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书坊、画院、茶肆、诗会的医道作品,突然同时泛出金红——沈墨书坊的医书自动翻开,停在“终南文枢”

一页;苏清瑶画院的医画相互拼接,组成了一幅终南山古碑林的图谱;柳先生茶肆的唱本自动展开,最后一页的线索与诗会的诗句相互呼应;诗人们的诗作飘在空中,字句重组,变成了“终南碑林,墨卷藏晶,残踪聚魂,今夜子时”

灵枢、素问、沈墨、苏清瑶、柳先生与诗人们聚集在护民医馆前,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震惊与警惕——所有作品的共鸣,都指向了终南山的古碑林,而且提示余孽将在今夜子时,在那里夺取最后一块水晶棺碎片!

“原来‘文枢’指的是终南山古碑林,”

沈墨指着画中的图谱,“那里是晚唐时道墨文人聚会的地方,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