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夯实赤星固地脉天工挥雨定乾坤(1 / 4)

火星同步轨道上,5800艘改装飞行器组成的环形阵列如同一圈银色的星环,将这颗红色星球牢牢环抱。

每艘舰船的腹部都伸出三根淡紫色的能量导管,导管末端凝聚着跳动的光球,像无数只蓄势待的眼睛,凝视着下方风云变幻的地表。

“所有单位注意,地质夯实程序启动倒计时。”

李扬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遍每一艘舰船,“30秒后同步射‘地脉射线’,目标深度500米至地幔顶层,次声波生器同步激活。”

“马里奥一号”

的舰桥里,梁小龙紧握着操纵杆,手心的汗几乎要浸湿防滑纹路。

全息投影上,5800个绿色光点组成的网络覆盖了火星每一个角落,其中1200个光点正对着“新太平洋”

的洋面,800个瞄准着“新喜马拉雅山脉”

的断层带,剩下的则均匀分布在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处。

“10321!”

李扬按下红色按钮的瞬间,整个星环突然爆出刺目的紫光。

5800道紫色射线如同天神投下的光柱,穿透火星稀薄的大气层,精准地击中预设坐标。

射线触及地表的刹那,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一种低沉的嗡鸣——那是能量穿透岩层时产生的共鸣。

最先出现变化的是陆地。

在“新西伯利亚平原”

,紫色射线像无数把无形的巨钻,将表层土壤瞬间撕裂。

数以亿吨计的泥土被射线的能量掀起,在空中形成直径数十公里的褐色蘑菇云,云团中还夹杂着断裂的岩石碎块,如同一场狂暴的地质喷泉。

但这些被掀起的物质并没有四散飞溅,而是在次声波的作用下开始旋转、压缩,最终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按回地面,形成致密的新土层。

“次声波频率稳定在008赫兹,刚好与岩层共振频率匹配。”

秦思远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响起,他面前的屏幕上,地壳密度曲线正以肉眼可见的度攀升,“地幔对流度下降17,岩层分子间距开始收缩。”

海洋的变化则更加惊心动魄。

“新太平洋”

的洋面上,紫色射线穿透百米深的海水,在海底岩层上打出一个个无形的能量印记。

海水被射线的高温瞬间汽化,形成数万根白色的蒸汽柱,从海面直冲云霄,与空中的雨云融为一体。

更可怕的是地壳变动引的海啸——高达500米的巨浪从射线击中处向四周蔓延,所过之处,原本平静的海面被掀起滔天波澜,连同步轨道上都能清晰看到那道银白色的水墙。

“监测到82级地质震荡!”

观测官的声音带着紧张,“但震源深度500米,属于深层能量释放,地表震动强度仅为31级。”

李扬盯着屏幕上的“安全震级”

数据,嘴角微微上扬。

这正是方案的精妙之处——将地质能量引导至深层释放,避免对地表造成破坏。

那些看似恐怖的海啸,实际上是海水在岩层致密化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

,当海底岩层稳定后,巨浪会自然消退。

随着时间推移,紫色射线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紫变成深紫,最后几乎化为黑色。

这意味着能量正穿透更深的岩层,直达地幔顶层。

全息投影上,火星的横截面图清晰地显示:地幔与地壳的交界处,原本松散的过渡层正在射线与次声波的双重作用下收缩、致密,像一层正在凝固的水泥,将地壳与地幔牢牢粘在一起。

“地壳密度达到28克立方厘米(地球陆地平均密度27克立方厘米)!”

“土壤承载力突破200千帕!”

“地幔对流稳定在03厘米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