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赤星危机再临舰队再启星锤(3 / 4)

时,虚拟会议室的灯光渐亮,全息投影上的火星模型依旧带着危机的红色,但五颗候选小行星的蓝色光点,像五颗希望的种子,预示着新的改造篇章。

梁小龙看着李扬起身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位“作妖”

的始作俑者,肩上的担子比第一次提出改造计划时重了百倍。

第七十二小时后,马里奥舰队的三十艘舰船再次驶离地球轨道,这次的目标是小行星带的“冰卫-7”

“冰卫-7”

比谷神星小了一圈,淡蓝色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在太阳光下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

舰队抵达时,这颗小行星正安静地在轨道上旋转,表面的陨石坑积满了亿万年的冰雪,探测器扫描显示,其核心还藏着液态水海洋。

“比谷神星好对付多了。”

梁小龙站在“马里奥一号”

的舰桥,看着全息投影里的小行星,“体积小,自转慢,牵引锚点都好打。”

指挥官调出作业流程:“先派工程鹈鹕号在赤道面安装四台行星动机,同步启动时空锚点,然后舰队呈十字阵型布防,确保牵引力均匀。”

四台行星动机的安装比上次顺利得多,冰卫-7的冰层更厚也更稳定,钛合金锚桩打入时几乎没有出现裂纹。

当动机喷口亮起蓝光时,整个小行星微微震颤,像从沉睡中苏醒的巨兽。

“牵引开始!”

指挥官一声令下,三十艘舰船同时启动引擎,八根高分子纳米缆绳(比拖谷神星时多了两根)瞬间绷紧,冰卫-7的轨道开始缓慢偏移。

这次的航线比上次更精确,舰队全程保持着0001的轨道偏差率,量子纠偏系统每005秒调整一次引擎推力。

经过二十天的匀推进,冰卫-7拖着淡蓝色的尾迹,如期抵达火星轨道。

撞击点选在赤道偏北的“乌托邦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地壳相对厚实,且靠近之前形成的海洋,便于水资源融合。

“距离撞击还有10秒。”

舰桥里的倒计时声响起,李扬和梁小龙盯着观测屏,屏幕上冰卫-7的冰层在火星引力下开始剥落,形成一场小型的冰陨石雨。

“54321!”

没有第一次撞击的惊天动地,却多了几分精准的可控感。

冰卫-7以285公里秒的度撞入乌托邦平原,撞击点形成一个直径300公里的巨坑,冰层瞬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云团在火星大气中弥漫开来,三天后化作覆盖全球的降雨。

监测数据很快传回:

-火星质量增加38x1022千克,重力加度提升至392米秒2

-大气压强上升08千帕,二氧化碳浓度增加3

-乌托邦平原形成新的海洋,与水手谷水域连通

-最大地震等级58级,在“大地夯”

作用下未引次生灾害

“效果显着。”

秦思远的声音从地球指挥中心传来,“重力场分布更均匀了,地壳应力释放也很平稳,就按这个节奏来。”

一个月后,“冰卫-11”

被准时拖来,撞击点选在南半球的“阿西达里亚平原”

这次撞击产生的能量触了多处地下冰盖融化,火星的蓝色水域面积扩大了15,大气压强突破7千帕。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马里奥舰队马不停蹄,陆续将剩下三颗冰质小行星拖向火星。

每次撞击都精准落在预定区域,火星的模样也在一次次“改造”

中悄然变化:

-质量达到71x10千克,重力加度52米秒2(地球的53)

-大气压强稳定在95千帕,氧气含量15,二氧化碳32<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