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传送仪的增幅场已经稳定,随时可以启动同步传输。”
李扬深吸一口气,按下红色按钮:“各单位注意,同步传输启动!”
火星北极的时空传送仪突然出刺目的蓝光,环形天线的旋转频率提升至每秒30圈,能量场在地表形成一个直径10公里的半球形罩子。
从太空望去,这个蓝色的能量罩像一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红色的火星表面。
“传送仪增幅场强度达到阈值,开始接收木星氢流。”
小玲的声音在所有通讯频道响起。
木星轨道上,一千辆采矿车的时空锚点光束突然变粗,淡蓝色的氢流顺着光束逆流而上,在太空中形成一条条晶莹的光带。
这些光带在时空传送仪的增幅下,汇聚成一道直径百米的巨流,如瀑布般注入火星内核的空腔。
桃源科技中心的观测大厅里,科学家们出一阵惊叹。
屏幕上,代表氢流的蓝色曲线与代表内核物质的褐色曲线完美交织,形成一个闭环:
-氢注入率:5x10?吨秒
-内核物质抽取率:5x10?吨秒
-火星引力场波动幅度:00001伽马(稳定)
-地壳裂隙扩张度:002米小时(停滞)
“太完美了!”
负责地质监测的老教授激动地挥舞着拳头,“压力平衡了!
裂隙的扩张度已经降到安全值以下!”
李扬盯着屏幕上的同步率数据:“9998,比预设的还高。”
他转头看向梁小龙,“你之前还担心时空锚点会受木星磁场干扰。
“那不是担心嘛。”
梁小龙挠挠头,指着屏幕上的氢流可视化图像,“你看这造型,像不像从木星拉了根水管,直接往火星里灌水?就是这‘水’有点贵。”
“等火星改造好了,这些投入都能赚回来。”
李扬调出火星质量监测仪,“每小时注入的氢让火星质量增加36x10?吨,按这度,三个月后就能达到地球质量的11,刚好能维持地壳的稳定。”
通讯器里传来秦思远的笑声:“刚收到月球基地的消息,他们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到了氢流的轨迹,像一道跨越五亿公里的蓝色闪电。
那帮天文学家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星际工程’。”
十二小时后,黎明级护卫舰的战术屏上,各项数据已趋于稳定:
-火星内核空腔填充进度:
-氢注入率:稳定在5x10?吨秒
-时空锚点同步率:9997
-地质活动指数:恢复至安全阈值以下
李扬靠在椅背上,看着屏幕上缓缓旋转的火星模型。
北极的蓝色能量罩依旧明亮,氢流注入的位置隐约能看到淡淡的光晕——那是氢在高压下形成的等离子体。
“按这进度,三个月刚好能填满空腔。”
他计算着时间,“到时候内核的氢密度能达到150克立方厘米,压强过1000gpa,刚好满足聚变条件。”
梁小龙正操控着护卫舰绕木星飞行,欣赏着大红斑的壮观景象:“说真的,我现在有点佩服咱们自己了。
以前玩红警,时空传送最多挪几辆坦克,现在倒好,直接用这技术给星球‘换心’。”
“技术都是相通的。”
李扬调出采矿车的自检报告,“所有采矿车的护盾损耗都在允许范围内,冷核聚变引擎的效率保持在98,看来能坚持到任务结束。”
秦思远的通讯再次接入,背景里的桃源科技中心一片祥和,科学家们正轮流休息。
“地球这边的监测一切正常,”
老科学家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联合国刚刚来贺电,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