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身心灵修炼(1 / 4)

王阳明继续说道:“智者,你的这种说法,是从心的角度来看的,这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只要破除心中的贼,有坚强的信念和意志,也是力量的源泉。

从灵来看,只要你降伏其心,你就会达到无论遇到什么事就能处乱不惊,从而不使自身能量流失。

然后在回到身上,就是要使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听王阳明这么一说,张其金也渐渐明白了,这就是他这几年一直在追求的“身心灵”

的修炼。

佛法讲,大道无离身心,离开身心无大道。

身心又是灵的载体,身又是心的载体。

当我们完成这个身心灵,我们会现三者是一,不是三。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就要注重身体的修炼,心态的修炼,灵的修炼。

可是很多人修行多年,往往都是在身体上下功夫,很少在心上下功夫。

如果身心都没办法合一,又怎么和灵合一呢?又怎么能够得到灵的愉悦呢?所以,只有身心合二为一,才能够安住在当下,才能够和灵的层面对接。

在我们作出这样的认识后,我们就必须学会在思想上,在认识上提高,在心态上要转变,在境界上更要打开。

因为灵属于境界层面。

如果我们不在境界层面打开,灵的层面是没有办法受益的,我们是得不到灵层面的力量。

而凡夫俗子,之所以是凡夫俗子,就是因为灵的层面没有打开,他的境界还没有,所以只能停留在凡夫层面。

至于修炼,听起来好像是高大尚的东西,也很具有迷惑性,很多人甚至会认为是迷信抬头,其实不是。

所谓修炼,就是“反求诸己”

,就是从自己身上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就自己的过程。

身体不好的人锻炼身体,心理有问题的人进行心理疏导,这就是修行。

修行的目的,就是让有疾病的人变得健康,让健康的人更加健康,乃至进入生命的更高层次,达到身心的升华,从而与灵对接,成为更高频的生命形态。

已经达到健康状态的身体,通过打坐,站桩等方式的锻炼,达到健康之上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不生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