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讲解金刚经(3 / 4)

量子血灵珠传奇 张其金 1595 字 20小时前

请教道。

“到彼岸的方法归纳成六种,称为六波罗蜜,简称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袁心怡讲到这里,张其金想起了他还在高二时在他家门口哪位高僧对他说过的六度,但由于哪时对佛学从没有接触过,还不能有所理解。

如今由于看了一些佛学的书,张其金也知道了般若波罗蜜是到彼岸的向导。

但是,般若波罗蜜并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前五度波罗蜜紧紧联系在一起。

若前五度修行没有般若波罗蜜,就只是普通功德。

虽然修行者坚持布施、持戒、在佛前烧香供养,但因为没有般若波罗蜜,就无法得到无上菩提的大功德,也就是到不了彼岸。

但如果没有前五度的修行积累,只是单独有般若波罗蜜,那么,这个修行人的福德就不够,只是空有很高的智慧,只是成就了阿罗汉的果位,从佛、菩萨的立场来看,他仍然没有到达彼岸。

没有前五度修行,这个人一定是没有慈悲心,他只顾自己静修般若智慧,无形中就执着了个人“小我”

的私利,是无法彻底解脱烦恼的。

所以,只说般若,不讲前五度修行,不能叫金刚般若波罗蜜。

张其金想到这些,他对袁心怡说:“我突然明白了好多佛义,哪经呢?”

“经贯穿众生与佛法。

在梵语中,经是‘修多罗’,直译就是线,有贯穿、集结的意思。

佛法最早被记录是用棕榈叶,由于其装帧需要用细绳一片片的贯穿起来,所以这种书籍就以线为名了。

经既有线的意思,又能让人把它和圣人的着述联系起来,所以佛法着述都翻译为经。”

听袁心怡讲到这里,张其金接过话来说道:“听你这么说,《金刚经》的总体解释就是:心修行菩萨道的人,能以如金刚般的妙慧,彻悟世间万物的本质,并依菩萨修行的六度,广行利他事业,则能到达究竟彼岸,也就是成佛。

如果把这些贯穿起来就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的。”

袁心怡答道。

张其金在得到袁心怡的认可之后,沉思一下说:“我现在终于明白《金刚经》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