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宴仙居(1 / 14)

子夜异闻 古皖老村 10174 字 3天前

---

永隆七年的秋,来得又急又厉。

昨日还是暖阳熏人,今日一场冷雨,便将整个金陵城浇得透湿。

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倒映着两旁灰扑扑的骑楼和挑出的褪色酒旗,空气里弥漫着雨水、落叶腐烂和不知何处飘来的劣质熏香混合的浊气。

李晚棠坐在新购的西洋汽车里,深紫色的天鹅绒窗帘拉得严严实实,隔绝了窗外阴郁的街景和湿冷的空气。

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膝上一个紫檀木匣冰凉细腻的棱角,里面躺着的东西,是她踏入那扇门的“钥匙”

“宴仙居。”

这三个字在她舌尖无声滚过,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灼热感。

城中关于它的传闻,早已脱离了食肆的范畴,变成了一个只流传于顶级富贵圈层、近乎神话的存在。

深藏于最老旧的古董街深处,青砖黛瓦,毫不起眼,像一座久无人祭的祠堂。

每月初七,只开一席,只宴一人。

至于菜品?有幸尝过的人,回来后无不神情恍惚,言语支吾,只反复念叨着“非人间味”

、“毕生仅此一遭”

,再追问细节,便讳莫如深,如同守着惊天的秘密。

至于那令人咋舌的价格——万金起步,且需门路通天才得一见——反而成了最不足道的门槛。

李晚棠二十八岁,名下三家画廊,掌控着江南三成的丝绸交易。

她拥有寻常人几辈子也挣不来的财富,也拥有寻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

锦衣玉食,珍馐玉馔,早已激不起她心中半分涟漪。

寻常滋味如同嚼蜡,这具身体对享乐的渴求,像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日夜噬咬着她。

唯有“宴仙居”

的传说,像暗夜里一点勾魂摄魄的幽光,点燃了她心底沉寂已久的、对极致感官刺激的贪婪火苗。

为此,她动用了父亲临终留下、轻易不敢示人的那块前朝御赐蟠龙玉佩,搭上了织造局大太监那条隐晦曲折的线,辗转数月,才终于换来一张薄如蝉翼、触手微温、仿佛带着某种活物呼吸的暗金色帖子。

帖子上没有署名,只有三个墨色淋漓、筋骨嶙峋的朱砂大字:宴仙居。

背面,一行更小的殷红小字,如同凝固的血珠:初七酉时,只身赴宴,千金不换。

此刻,这帖子就安静地躺在紫檀木匣中,沉甸甸地压着她的膝盖。

汽车在一条仅容一车通过的逼仄巷口停下。

巷子深不见底,两壁是斑驳脱落的青灰色高墙,雨水顺着墙缝蜿蜒流下,在湿滑的石板路上积起浑浊的水洼。

空气里那股混杂的浊气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若有若无的冷香,似檀非檀,带着点陈年木头和药材的味道,幽幽地钻入鼻腔。

“小姐,到了。”

司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隔着厚重的隔音板传来。

李晚棠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点莫名的悸动,推开车门。

深紫色高跟鞋踩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出清脆的叩响。

她没有打伞,任由细密的雨丝拂过精心打理的髻和昂贵的貂皮围脖,带来一丝沁骨的凉意。

巷子深处,果然立着一扇门。

没有招牌,没有灯笼,只有两扇厚重、颜色沉暗如古铜的木板门。

门环是两只造型古拙、似龙非龙、似蟒非蟒的兽,口中衔着锈迹斑斑的铜环。

门楣上方,一块小小的乌木牌匾,刻着三个同样筋骨嶙峋的篆字——宴仙居。

她抬手,尚未触及那冰冷刺骨的铜环,两扇沉重的木门竟悄无声息地、如同被无形的手牵引着,缓缓向内打开了。

门内并非预想中的厅堂,而是一条幽深、曲折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