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有个陈大,年逾四十膝下犹虚。
他常独坐庭院,望着邻家孩童嬉闹追逐,心中愁苦如深秋寒潭。
每每此时,总闻妻子在屋内幽幽叹息,这叹息声如同细密针尖,刺得他心口隐隐作痛。
一日,陈大行商于道旁野市,见一精瘦汉子正待宰杀一只硕大无朋的老龟。
那龟壳色如墨玉,其上纹路繁复奇古,仿佛镌刻着千年光阴,龟目浑浊含泪,竟似通晓人意。
陈大心中不忍,便倾其行囊中所有银钱买下此龟。
他亲自背负老龟跋涉至江畔,小心放入水中,虔诚祝祷道:“脱此劫厄,善自珍重,悠游于江湖深处罢。”
老龟入水,浮沉数回,竟又游回岸边,凝视陈大多时,方缓缓沉入深不可测的江水,只余圈圈涟漪荡漾开去。
当夜,陈大妻子恍惚入梦,但见江中碧波翻涌,白日所救那老龟浮出水面,吐出一颗明珠,其光温润如月华初生,直朝她怀中飞来。
妇人惊觉明珠入口即化,一股暖流直贯丹田。
醒来后腹中果然有异动,如珠玉滚动,寻医问诊,竟是喜脉萌动。
举家上下,如枯木逢春,无不欢腾雀跃。
十月期满,妻子分娩。
那小儿呱呱坠地时,众人皆惊异不已。
此儿双目重瞳,幽深如古井寒潭,掌心天然生有龟甲状的玄奥纹理,更奇者,其背脊之上竟隐隐浮现出类似龟甲的淡金色纹路。
陈大为其取名“甲生”
,视若天赐奇珍。
甲生聪慧远逾常儿,五岁便能执笔作赋。
一日,他立于院中,见池内龟影沉浮,忽有所感,挥毫写下《龟寿赋》,其文古奥苍茫,词采斐然,观者无不称奇,目之为神童降世。
待到甲生弱冠之年,文章才名已震动州府,遂一举高中,授官赴任。
甲生初入宦海,竟如鱼得水,官运出奇亨通。
其为人处世,常显异秉。
每逢官场倾轧、风波险恶之际,他便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屏息凝神,状如假寐,气息几近断绝。
待风波平息,他又恰如蛰龟苏醒,神完气足重理政事,竟能毫无伤地渡过重重险滩暗礁。
同僚皆暗中称奇,谓其有趋吉避凶之异能。
更奇者,每逢疑难案件悬而不决,甲生便独自静坐内堂,闭目良久,十指于袖中暗自掐算,口中念念有词。
少顷睁眼,必能条分缕析,直指要害,所断之案,无有不令人心服口服者。
一时之间,“神断”
之名,遍传州郡。
某年,甲申擢升至巡抚衙门任事。
恰逢一桩牵扯甚广、上峰亦颇为关注的棘手大案,众人皆如履薄冰,不敢轻断。
巡抚大人焦头烂额之际,召甲生问策。
甲生立于堂下,凝神片刻,忽如老龟入定,气息骤敛,面色转青,竟直挺挺仰面倒地,状若暴毙。
满堂官吏惊骇失色,巡抚亦离座探视,甲生鼻息全无,手足冰冷,直如真死。
巡抚只得命人将其抬入后堂静养。
谁料三日之后,朝中风向陡转,此案牵连的某位权贵轰然倒台,案情瞬间明朗。
正当此时,甲生竟悠悠醒转,面色红润如常,入堂禀道:“前日心神耗竭,不省人事,今案已明朗,卑职愿为大人分忧,草拟判词。”
巡抚大人瞠目结舌,良久,方抚掌大笑,语带玄机叹道:“陈君啊陈君,真乃我官场中之‘龟丞相’也!
深谙此中三昧,老夫亦自叹弗如!”
满堂官员闻言,心领神会,顿时哄笑四起,那笑声里杂糅着惊叹、了然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暧昧。
是夜,甲生独坐驿馆,窗外秋雨淅沥,敲打残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