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李怀德争做好人,秦京茹逐渐想通,(2 / 7)

她叫李芳,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选择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依然充满热情,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然而,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有限的教学资源,她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听完李芳的讲述,许大茂内心五味杂陈。他明白,仅仅依靠经济上的援助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制度层面给予教师们支持。于是,他当即承诺资助这所学校改善教学设施,并邀请教育专家定期为教师们提供专业指导。

    回到四合院后,许大茂迅速行动起来。他联系了几家大型教育机构,争取到了一批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用于提升乡村学校的硬件水平。同时,他还与几家知名高校达成协议,为乡村教师提供免费的进修课程,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未来教育计划3.0”逐渐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教师因为这项计划而受益。比如,有一位叫张明的男教师,在接受了专业培训后,成功开发了一套适合山区孩子的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成绩。还有一位叫王丽的女教师,凭借远程教育技术的支持,让她的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了英语口语教学,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然而,就在计划稳步推进的时候,许大茂遇到了一个新的挑战。一些乡村教师对新技术存在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他们担心使用新技术会增加负担,甚至拒绝接受相关培训。

    面对这种情况,许大茂没有气馁。他组织了一场面向教师的交流会,邀请已经熟练掌握新技术的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会上,一位名叫刘强的老教师讲述了自己如何从最初的抗拒到后来主动拥抱变化的过程。他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教师们,让他们重新认识到新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消除误解,许大茂还邀请了一些教育技术专家来到村里,手把手地教教师们如何使用新的教学工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