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河西的消息正快马加鞭地传向咸阳。
咸阳宫的大殿上,秦孝公手中紧攥着信使送来的竹简,手指因用力而微微白。
“少梁破!
临晋降!
河西之地,一月之内尽数收复!”
他猛地站起身,声音中难掩激动,甚至带着一丝颤抖。
殿下文武百官纷纷跪拜,齐声道:“恭喜大王!
贺喜大王!
此乃我大秦百年未有之盛事!”
秦孝公走到殿中,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空着的商鞅的位置上。
“这一切,皆归功于卫鞅!”
他沉声道,“若无他推行变法,我大秦何以有今日之锐士?若无他运筹帷幄,我大秦何以一月收复河西?传朕旨意,即刻嘉奖商鞅及众将!”
内侍高声宣旨:“封商鞅为商君,赐商於十五邑!
赏黄金千镒,锦缎百匹!
众将依军功大小,各有封赏!”
旨意传出,咸阳城一片欢腾。
百姓们涌上街头,敲锣打鼓,互相庆贺。
曾经的秦国积贫积弱,常受列国欺凌,如今终于扬眉吐气,收复失地,人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几日后,嘉奖的旨意送到了河西。
此时商鞅正在合阳城处理政务,听闻旨意,他放下手中的竹简,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咸阳的方向跪拜接旨。
“商君,恭喜!”
景监等人纷纷上前道贺。
商鞅站起身,手中捧着那份沉甸甸的旨意,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当年自己怀揣李悝的《法经》,西入秦国,初见秦孝公时的情景。
那时的秦国,田地荒芜,百姓贫困,军队战斗力低下,在列国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是秦孝公的信任,给了他推行变法的机会;是新法的威力,让秦国一步步走向强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位,”
商鞅转向众人,声音带着些许感慨,“此功非我一人所有。
若无大王的信任,若无诸位将士的浴血奋战,若无百姓的支持,河西之地断难如此迅收复。”
当晚,军中摆起庆功宴。
篝火熊熊,烤肉飘香,秦军将士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
商鞅却悄悄走出营帐,独自一人来到城外的高坡上。
夜色深沉,繁星满天。
远处的咸阳城虽看不见轮廓,但商鞅仿佛能看到那里的灯火,看到秦孝公站在宫楼上眺望河西的身影。
他想起变法之初,甘龙、杜挚等老世族以“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为由,极力反对变法,是秦孝公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他;想起太子犯法时,他坚持“法不阿贵”
,惩治了太子的师傅,虽得罪了权贵,却树立了新法的威严;想起这些年,秦国的粮仓渐渐充盈,士兵的甲胄渐渐精良,百姓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大王,”
商鞅轻声低语,仿佛在对秦孝公诉说,“您当年的嘱托,我做到了。
秦国,终于有了争夺天下的实力。”
夜风掠过,带来远处军营的欢笑声。
商鞅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泥土与青草的气息。
他知道,收复河西只是开始,秦国的路还很长。
但他相信,只要新法继续推行,只要君臣同心,秦国终将在这片土地上崛起,成就一番不朽的霸业。
他抬手,抚摸着腰间的佩剑。
剑鞘上刻着的“法”
字,在星光下隐隐亮。
这把剑,见证了他推行变法的艰辛,见证了秦军征战的热血,也将见证秦国未来的辉煌。
远处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