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集 民间戏曲(1 / 5)

秦声初啼:咸阳西市的晨光刚漫过夯土围墙,李老三的铜锣就“哐”

地响了一声。

卖胡饼的张二搓着手探出头,见那穿粗麻短褐的汉子正将一面破旧的布幡往木杆上绑,幡角绣着歪歪扭扭的“讲古唱事”

四个字,边角还沾着去年雍城庙会的泥点。

“老三,今个又唱啥?”

张二的吆喝引来了几个挑着菜筐的妇人,布幡下很快围了圈人。

李老三拍了拍身边的木案,案上摆着两块竹板、一个缺了口的陶鼓,还有个用红绳系着的木偶——那是他去年从一个逃荒匠人手里换来的,木偶脸用炭笔描了眉眼,虽粗糙,倒也有几分神采。

“今个不唱老秦人的狩猎曲了,”

李老三拿起竹板,“咱说段‘穆公赎百里’的故事,再配上点动作,让大伙看得明白。”

人群里顿时起了阵骚动。

百里奚相秦的事,咸阳百姓多是听老人口口相传,可从没见过有人“演”

出来。

李老三清了清嗓子,竹板“嗒嗒”

敲了两声,陶鼓也跟着“咚”

地一响,原本喧闹的集市瞬间静了下来。

“话说那年头,晋献公拿五张黑羊皮,就把咱秦国的百里大夫从楚国赎了回来……”

李老三的声音不高,却带着老秦人的苍劲,他一边说,一边慢慢直起身,左手背在身后,右手微微抬起,模仿着大夫拱手的模样。

讲到百里奚在楚国放牛时,他又弯下腰,双手做出牵牛的动作,脚步慢悠悠的,活像个真在田埂上走的老者。

人群里的妇人忘了手里的菜筐,卖胡饼的张二也停了揉面的手。

有个穿粗布长衫的书生模样的人挤进来,手里还拿着竹简,听得入神时,竹简都忘了翻动。

李老三见人越聚越多,索性把那木偶拿了出来,用红绳吊着,让它随着台词动作:讲到秦穆公亲自出城迎接,木偶就微微弯腰;讲到百里奚献策定邦,木偶的手臂就轻轻挥动。

“穆公握着百里大夫的手说:‘先生一来,秦国才有了盼头啊!

’”

李老三故意捏着嗓子,模仿秦穆公的语气,引得人群里爆出一阵笑。

那笑声刚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