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工记:匠心铸国
咸阳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城西的铁匠巷已传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老匠师墨丁将烧得通红的铁坯架在砧上,小徒弟阿石攥着小锤站在一旁,眼神紧盯着师父手中的大锤。
&0t;记着,锻铁如治国,急则崩,缓则软。
&0t;墨丁的锤声忽然顿住,铁钳夹着的铁坯在冷水里&0t;滋啦&0t;作响,&0t;下月就是大秦工匠大赛,你这手活还差着远呢。
&0t;
阿石的脸腾地红了。
他三年前从陇西郡投奔墨丁,只因听说咸阳的工匠能得君王亲赏。
此刻巷口传来轺车轱辘声,挂着&0t;将作监&0t;木牌的马车停在巷口,官吏扬声喊道:&0t;墨师,今年大赛章程到了!
&0t;
墨丁擦了擦手上的炭灰,接过竹简时指腹在&0t;金奖者入&039;百工榜&039;&0t;几字上摩挲片刻。
这榜单就立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上,黑底金字刻着历届获奖工匠的名字,去年冶铜大师欧冶子的名字被镶了金边,如今已是孩童们识字的范本。
一、百工汇聚
秋分那日,咸阳城外的百工苑挤满了人。
来自蜀郡的漆器匠人带着嵌螺钿的食盒,临淄来的织工捧着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连北地郡的皮革匠都赶来了,马车上堆着鞣制得如丝绸般柔软的甲胄。
墨丁带着阿石找到铁匠展区,隔壁展位的年轻匠人正调试机关木鸢,那木鸟翅膀扇动时竟带起微风。
&0t;这是墨家的机关术?&0t;阿石忍不住伸手去碰,被木鸢的主人拍开。
&0t;在下公输离,&0t;年轻匠人扬起下巴,&0t;我祖父便是为大王造云梯的公输班。
&0t;他指尖拨动木鸢腹下的齿轮,鸟儿突然腾空而起,引得周围一片喝彩。
墨丁不动声色地从行囊里取出个铁环,环上嵌套着七个大小不一的铁圈。
&0t;这是阿石打的连环锁,&0t;他将铁环递给公输离,&0t;试试能否解开?&0t;
公输离摆弄半晌,七个铁圈像是生了根,任他怎么扭转都纹丝不动。
正窘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