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集 节日盛景(1 / 5)

咸阳岁节:七国风仪共此宵

咸阳城的暮色刚漫过城墙垛口,南城门的铜铃便被一阵疾风撞得叮当乱响。

守卒张武缩着脖子往城楼外瞅,只见十里长亭方向扬起道灰线,像条游蛇正往城门洞里钻——那是从巴蜀郡赶回来过岁节的商队,驼铃里裹着蜀地特有的潮湿水汽。

他哈出的白气还没消散在冷空气中,就被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踏碎,队正举着支新制的竹灯走来,灯架上缠着三圈绯红绢布:“还愣着?御史府刚传的令,今夜戌时起,十二街衢灯笼全点上,一个都不能少。”

张武接过灯笼时指尖烫。

竹篾骨架还带着新劈的清香,绢布上用金线绣着的麦穗纹样,是去年从齐国传来的样式。

他记得三年前第一次在咸阳过岁节,满城只有素色灯笼,如今连西市卖浆水的老汉都懂得在灯角缀上楚地的流苏。

一、市井流霞

酉时的梆子刚敲过第一响,李巧娘的糖画摊前已经排起了长队。

她把铜勺在青石板上擦了擦,手腕一翻就画出条鳞爪分明的鲤鱼,尾巴梢特意弯成赵国图腾里的云纹形状。

“巧娘,给俺来个西域的骆驼!”

穿粗布短打的少年举着三枚秦半两嚷嚷,他身后的胡商正用生硬的秦话讨价还价,腰间挂着的月氏玉佩随动作叮当作响。

巧娘笑着应承,眼角瞥见对门布庄挂出的新幌子。

素色麻布上绣着七国纹样:秦国的玄鸟衔着楚国的兰草,齐国的海盐晶体裹着燕国的雪花,最妙是韩地的织锦边缘,竟缀着三粒赵国的珍珠。

她想起十年前刚嫁来时,咸阳城里谁要是穿件带魏地花纹的衣裳,都要被里正盘问半天。

“巧娘!

你家三郎呢?”

隔壁卖胡饼的阿依莎掀开蒸笼,白汽里飘出芝麻与花椒混合的香气。

这是她从大宛带来的方子,去年起学着往面团里掺秦地的茱萸粉,倒成了西市一绝。

巧娘往巷子深处努努嘴。

穿枣红锦袍的少年正蹲在杂耍班子前,看燕地来的艺人用牙齿叼着铜剑翻筋斗。

三郎腰间系着的双鱼佩,是用楚国进贡的和田玉雕琢的,鱼眼处嵌着两颗从百越传来的绿松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