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集 新君反思(3 / 6)

的水渠有多处淤塞,今年冬灌怕是要耽误了。

&0t;

嬴驷猛地回头:&0t;淤塞?卫鞅在时,每年秋收后都要征调民夫修渠,为何现在没人管?&0t;

赵高低下头:&0t;廷尉说各郡县的徭役征不起来。

旧贵族们说,商君的徭役法太苛,百姓怨声载道,不如恢复从前的&039;什伍轮值&039;,结果民夫来得稀稀拉拉,渠自然修不成。

&0t;

&0t;怨声载道?&0t;嬴驷冷笑一声,&0t;卫鞅在时,徭役比现在重三倍,百姓却甘之如饴,为何?因为他让百姓知道,修好水渠能多打粮,多打粮就能多赚爵,赚了爵就能让儿子去从军,搏一个前程!

现在呢?&0t;他指着账册上的数字,&0t;粮价涨了三成,布帛少了两成,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肯来修渠?&0t;

赵高吓得跪在地上,不敢接话。

他看着这位年轻的君王,忽然觉得他此刻的神情,竟有几分像当年的商君——那是一种对秦国自肺腑的焦灼。

嬴驷没再理他,转身回到案前,重新拿起一卷奏疏。

这是栎阳县令的密报,说城中的旧贵族最近频繁聚会,把卫鞅分给庶民的土地又悄悄占了回去,还说&0t;新君仁慈,不会像商君那样较真&0t;。

他捏着奏疏的手微微抖,忽然想起卫鞅曾经对他说的话:&0t;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君王若对权贵网开一面,百姓便会对新法失去信心,秦国的根基就会动摇。

&0t;

那时他只当是卫鞅在教训自己,现在才明白,那是肺腑之言。

天快亮时,嬴驷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叫赵高研墨,亲自写了一道旨意,措辞极其恳切,不仅详述了秦国如今的困境,还直言自己&0t;识人不明,处置失当&0t;,恳请卫鞅即刻返回咸阳,主持变法事宜。

旨意写好后,他仔细看了三遍,又添了一句:&0t;商君若不归,驷当亲往商於相迎。

&0t;放下笔时,他的手腕竟有些酸。

&0t;派谁去送这道旨意?&0t;嬴驷问赵高。

赵高想了想:&0t;中郎令景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