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广场上的欢腾海
正午的阳光洒满中心广场,临时搭建的主席台被松枝和野花装点得生机勃勃。
台下是望不到边际的人群,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襁褓的妇人,还有穿着破旧校服的学生。
当抗日根据地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时,掌声和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起,震得屋檐下的冰棱都簌簌落下。
&0t;同志们,乡亲们!
&0t;根据地的李政委站在台上,声音洪亮而饱含深情,&0t;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炫耀胜利,而是为了告慰那些倒在户籍统制阴霾下的英灵,为了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永不屈服!
&0t;
他身后的展板上,贴着一组组对比照片:左边是登记处前百姓惶恐的面孔,日伪军狰狞的嘴脸;右边是如今田间耕作的笑脸,孩子们在学堂里读书的模样。
人群中传来低低的啜泣声,那是张婶在哭她被日伪抓走的儿子,是赵大爷在念他被烧毁的地契——但这泪水里,不再只有绝望,更有了重生的力量。
&0t;下面,我们要表彰在反抗日伪户籍统制斗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和民众!
&0t;
第一个走上台的,是位身材瘦削的年轻人,他是地下党员陈默。
为了获取日伪新户籍制度的情报,他曾伪装成日伪文书,在虎穴里周旋三个月,最后用藏在烟盒里的微型相机拍下了关键文件。
此刻,他胸前的大红花映着晒黑的脸庞,有些腼腆地接过奖状:&0t;我做的不算啥,要是没有巷口王婆婆每次帮我传递消息,没有粮店老张假装称粮实则放哨,我早被盯上了。
&0t;
接着上台的,是游击小队队长赵铁柱。
他卷起裤腿,膝盖上一道狰狞的伤疤露了出来——那是火烧户籍资料室时,为掩护队员被日伪军刺刀划伤的。
&0t;咱没啥文化,&0t;他憨厚地笑着,举起奖状,&0t;就是知道,他们想把咱当牲口管,咱就得掰断他们的缰绳!
往后建设家园,咱铁匠铺的锤子,能打锄头,也能打鬼子的脑袋!
&0t;台下爆出热烈的笑声和掌声,这笑声里,有对过去的蔑视,更有对未来的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