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集 干扰设备的研制成功(3 / 3)

每个箱子伪装成药材货担,接头点定在卢沟桥畔的老槐树下,暗号&039;秋分收枣&039;。

&0t;

老张拍了拍胸脯,他身后的战士们已换上粗布商服,腰间缠着拆卸成零件的&0t;惊蛰&0t;,帆布套上还沾着甘草的甜味。

&0t;王工放心,&0t;老张的烟嗓带着沙哑,&0t;就算掉了脑袋,设备也得给您送到租界里的联络点。

&0t;队伍出时,月光正爬过太行山的脊梁,把战士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移动的铁匣。

第四章星火初燃

目送运输队消失在山坳后,王承栋靠在窑洞门口,忽然一阵眩晕。

小李递过一碗红薯粥,他才现自己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

粥很烫,烫得他眼眶酸。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山风掠过树梢,带着初秋的凉意,吹得窑洞外悬挂的铜铃&0t;叮叮&0t;作响——那是用弹壳改的风铃,是战士们为了讨个吉利挂的。

半个月后的清晨,密电员冲进窑洞时,王承栋正在绘制&0t;惊蛰&0t;改进版图纸。

&0t;天津来电!

&0t;年轻的密电员脸颊通红,展开的纸条上用米汤写着字,在煤油灯下显影成&0t;惊蛰已入土,新芽破土生&0t;。

旁边还夹着一张偷拍的照片,用薄纸小心地糊在纸片上。

照片上是日伪设在天津南市的户籍登记处。

长长的队伍排在青石板路上,民众们缩着脖子,却不像往常那样惶恐。

窗口的电子核验终端前,几个穿制服的技术员正围着机器团团转,其中一人拿着螺丝刀猛敲外壳,另一人对着听筒大喊,可终端屏幕上只有一片雪花,像落满了细碎的盐。

队伍里有个戴毡帽的老汉,嘴角似乎藏着一丝笑意。

王承栋把照片贴在窑洞的土墙上,旁边是他新画的图纸。

图纸上,&0t;惊蛰&0t;的谐振腔改成了可旋动的铜制圆筒,天线部分画着类似蝴蝶翅膀的纹路。

煤油灯的光映在铅笔线上,像一条蜿蜒的星火之路,从太行山的窑洞出,穿过层峦叠嶂,延伸到沦陷区的街巷深处。

他听见窑洞外传来脚步声,是小李抱着新拆的电子管过来了。

&0t;王工,张家口那边又缴获了一批零件,这次有几个好的滤波电容!

&0t;年轻人的声音里带着雀跃。

王承栋点点头,拿起放大镜凑近图纸,忽然现铅笔线的末端,不知何时被他画了一颗小小的星。

山风又起,吹得窑洞顶上的野草沙沙作响。

远处的山谷里,隐隐传来兵工厂车床转动的声音,像大地的心跳。

王承栋知道,这只是开始。

当更多的&0t;惊蛰&0t;在夜色中苏醒,当电磁波的轰鸣穿透日伪的铁幕,那些被户籍统制锁住的城市,终将像被春雷唤醒的土地,迸出破土而出的力量。

而他们此刻在窑洞里打磨的每一颗螺丝、焊接的每一根导线,都是点燃这片星火的燧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