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保甲,风雨飘摇难支撑
保甲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民国时期,它依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军阀混战的华北,传统保甲制度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保甲长们在军阀的逼迫下,既要负责征兵征粮,又要维护地方治安。
但随着壮丁被强行征走,地方治安力量空虚,盗匪横行。
保甲长们自身难保,对户籍管理更是有心无力。
同时,由于军阀随意插手户籍事务,保甲长们失去了对户籍信息的掌控权,原本依靠保甲制度维持的户籍管理体系逐渐崩塌。
第五章:新式调查,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民国政府也曾尝试推行新式户籍调查体系,试图建立科学、规范的户籍管理制度。
在华北地区,政府派出专员进行户籍调查,引入了诸如人口普查、身份登记等新的方法。
然而,在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这些美好的设想难以落地。
军阀们视新式户籍调查为对自己利益的威胁,对其进行百般阻挠。
调查专员在执行任务时,时常受到军阀势力的干扰,甚至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同时,百姓们在长期的战乱中对政府失去信任,对户籍调查也多有抵触情绪。
种种因素导致新式户籍调查体系虽然看似先进,却无法在华北地区有效推行。
第六章:乡村之殇,田园荒芜人离散
在华北的广大乡村,曾经的田园风光早已不复存在。
由于壮丁被征、土地抛荒,原本生机勃勃的村庄变得一片死寂。
许多房屋破败不堪,农田杂草丛生。
村民们为了躲避战乱和征兵征粮,纷纷逃离家乡。
一些村庄甚至十室九空,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守着空荡荡的村子。
而那些逃离的村民,在外地也难以获得稳定的生活。
他们没有户籍,无法享受基本的权益,成为了漂泊在异乡的流民。
乡村社会的经济基础被彻底摧毁,传统的乡村秩序也荡然无存。
第七章:城市之乱,流民涌入秩序崩
随着乡村的衰败,大量流民涌入城市。
在华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