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之困:华北“良民证”
背后的暗战
第一章:阴霾笼罩
1937年,七七事变的枪炮声彻底打破了华北大地的宁静,日军的铁蹄如汹涌恶浪般无情地踏过这片古老的土地。
一座座城市相继沦陷,华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深渊。
日军深知,单纯的武力镇压难以实现长久统治,于是,他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阴险狡诈的统治手段,“良民证”
制度便是其中极为关键且恶毒的一环。
日军认为,通过对民众户籍信息的全面掌控,能像操纵木偶线一样操控沦陷区的百姓。
“良民证”
制度就此应运而生,它打着所谓“维持治安”
“保障百姓安全”
的幌子,实则是为了严密监视和牢牢控制每一个华北民众。
日伪政权迫不及待地强制推行居民信息登记,大街小巷都张贴着阴森恐怖的告示,限定期限让百姓前去指定地点办理“良民证”
,稍有违抗,便是残酷无情的镇压。
在日伪政权设立的登记点,百姓们被迫排着长队,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奈。
登记过程极为繁琐严苛,不仅要详细记录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等基本信息,甚至连家庭成员、社会关系都要刨根问底。
为了防止所谓的“抗日分子”
混入,日伪人员像恶狼般对每一个前来登记的人进行反复盘查、仔细甄别,稍有可疑,便将人拖到一旁严刑拷打。
与此同时,日伪政权重拾封建时期臭名昭着的“保甲连坐”
制度。
以户为最小单位,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
一家若有“通共抗日”
等所谓“罪行”
,全甲、全保之人都要受到株连,轻者遭受严刑拷打、财产充公,重者则被残忍杀害。
这种残酷至极的制度,使得邻里之间相互猜忌、彼此提防,人人自危,整个沦陷区被恐怖的氛围紧紧笼罩。
第二章:“良民证”
下的苦难
“良民证”
犹如一把沉重的枷锁,紧紧套在华北百姓的脖颈上,带来无尽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