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散,田畴荒芜”
。
更致命的是,后梁未设专门的户籍管理机构,户籍档案由节度使府的“户曹参军”
兼管,而这些军吏多以“括财”
为能事,对人口登记敷衍了事,时人记载“梁氏之户籍,皆虚张其数,以邀赏罚”
。
(2)后唐:沙陀政权的汉化尝试与失败
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后,试图恢复唐朝户籍制度。
他下诏“复唐旧制,令诸州府造户籍,委户部详定”
,并任命唐代旧臣豆卢革为户部尚书,主持户籍重建。
豆卢革参照唐《开元令》,制定“计丁征赋”
之法,要求“每丁岁输绢二匹,绵三两”
,但沙陀贵族对汉制的抵触使其难以推行。
天成二年(927年),枢密使安重诲以“边军缺饷”
为由,绕过户部直接下令“诸州括民财以赡军”
,将已登记的户籍数据弃之不顾,导致“民不堪命,号哭于路”
。
更讽刺的是,后唐为安置归附的契丹、吐谷浑等少数民族,设立“蕃汉杂户”
户籍,却因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户籍反而成为叛乱的导火索。
(3)后晋:石敬瑭割地后的户籍割裂
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为称帝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王朝次失去北方屏障。
燕云地区本是唐朝户籍管理最完善的区域之一,契丹接管后,将汉民户籍并入“头下军州”
制度,与契丹部落户籍并行,形成“一国两制”
的户籍体系。
而中原地区,后晋为讨好契丹,每年输送“岁币三十万”
,不得不加重赋税,户部奏请“按户籍增税,每亩加耗三斗”
,引大规模逃户。
开运二年(945年),户部统计户籍时竟现,paredt0后唐时期,河南道户籍人口减少近四成,“郡县城郭,多为丘墟,乡村井邑,悉化榛莽”
。
(4)后汉:暴政下的户籍崩坏
后汉政权仅存四年(947-951年),却以暴政闻名。
隐帝刘承佑听信权臣苏逢吉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