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集 五代十国的户籍乱象(1 / 8)

五代十国户籍乱象:战火焚卷下的人口失控与制度崩解

一、残唐余烬:户籍体系的崩塌前夜

天佑四年(7年),朱温废唐哀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这场延续近三百年的李唐王朝覆灭,不仅意味着政治版图的碎裂,更将一套维系帝国运转的户籍制度彻底推入深渊。

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已使唐朝户籍管理名存实亡——河朔三镇自行造籍,江淮藩镇截留赋税,中央掌握的户籍人口从天宝年间的近九百万户锐减至元和年间的不足三百万户。

黄巢起义(875-884年)更以燎原之势席卷中原,起义军“所过州县,百姓净尽、赤地千里”

,长安、洛阳等户籍档案中心在战火中化为焦土,史馆珍藏的《开元户籍》《元和郡县图志》等典籍或遭焚毁,或散佚民间。

当朱温称帝时,华北平原已是“白骨蔽野,荆棘丛生,居民不满百户”

的惨状。

唐朝赖以维持的“均田制-租庸调制-户籍制”

三位一体体系,早在藩镇混战中瓦解:均田制因土地兼并名存实亡,租庸调制被“两税法”

取代却因户籍混乱难以施行,而户籍制度本身,已随百姓流离失所沦为一纸空文。

后梁建立之初,曾试图“括检天下户口”

,但面对“州郡自擅,权臣跋扈”

的局面,连都汴梁的户籍都难以厘清,更遑论控制河南、河北的藩镇辖地。

这种制度真空,为五代十国近六十年的户籍乱象埋下伏笔。

二、政权更迭中的户籍失序:五代篇

(1)后梁:军事优先下的户籍虚设

朱温以宣武军节度使起家,其政权本质是军事集团的扩张产物。

为维持对河东李克用的战争,后梁将户籍管理完全服务于军事需求:下令“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皆点为兵”

,强行将民户按“丁壮”

“老弱”

分类,甚至出现“毁家以奉军”

的酷政。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为进攻幽州刘守光,“括马及甲士,凡七户出一兵”

,这种以户籍为工具的强制征兵,导致中原地区“丁壮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