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集 宗教发展对户籍的影响(2 / 5)

佛像、宗教用品等,还经营客栈、酒肆等服务业。

在手工业方面,部分寺庙道观拥有自己的手工作坊,制作精美的佛道造像、宗教法器等,这些产品不仅供自身使用,还对外销售,因其工艺精湛,受到市场的欢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洛阳的白马寺为例,其制作的佛像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市场,远销各地。

而且,寺庙道观凭借其宗教影响力,在商业经营中往往能获得一些特权,如减免税收等,进一步增强了其经济实力。

3信众捐赠与香火收入

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拥有众多虔诚的信众。

信众们出于对宗教的信仰和对神灵的敬畏,会向寺庙道观捐赠大量的财物。

这些捐赠包括金银财宝、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

每逢宗教节日或重大法会,信众们更是慷慨解囊,捐赠数额巨大。

同时,寺庙道观的香火十分旺盛,前来祈福许愿的人络绎不绝,香火钱成为其一项稳定且可观的收入来源。

例如,每年正月初一,长安的各大寺庙道观都人满为患,信众们纷纷前来烧头香,所捐赠的香火钱堆积如山。

这些信众捐赠与香火收入不断充实着寺庙道观的经济实力,使其财富日益增长。

二、借宗教户籍逃避赋税徭役之风

1宗教户籍的特殊优势

随着寺庙道观经济实力的增强,宗教户籍逐渐显示出特殊的优势。

在唐朝的赋税徭役制度下,普通百姓承担着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

而一旦拥有宗教户籍,成为僧尼或道士女冠,就可以免除这些世俗的赋税徭役负担。

宗教户籍所带来的这一特权,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

对于那些生活困苦、不堪赋税徭役重负的农民来说,投身宗教、获取宗教户籍成为了一种摆脱困境的途径。

而且,寺庙道观内部的生活相对稳定,有一定的经济保障,这也增加了宗教户籍的吸引力。

2逃避赋税徭役现象的泛滥

由于宗教户籍的巨大吸引力,借宗教户籍逃避赋税徭役的现象日益泛滥。

一些人并非真正出于宗教信仰,而是纯粹为了经济利益而投身宗教。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