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集 宗教发展对户籍的影响(1 / 5)

唐时佛道兴,户籍管控艰

引言:宗教勃兴的时代背景

唐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朝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气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佛教与道教迎来了持续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统治者出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考量,对佛道二教采取了较为宽容和扶持的政策。

李唐皇室自认为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尊崇道教,将其奉为国教,给予道士较高的社会地位,修建了大量的道观。

例如,唐玄宗时期,在长安和洛阳等地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太清宫、太微宫等道观,供奉老子,彰显道教的尊崇地位。

而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经过数百年的传播与展,在唐朝也拥有广泛的信众基础。

众多高僧大德的弘扬,以及统治者的部分支持,使得佛教寺庙遍布全国。

玄奘西行取经归来,在长安大雁塔译经讲学,其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进一步推动了佛教的展。

一、寺庙道观经济实力的增强

1土地的大量占有

寺庙道观经济实力增强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对土地的大量占有。

朝廷出于对宗教的尊崇与支持,经常赏赐土地给寺庙道观。

例如,武则天时期,大力崇佛,赏赐给许多寺庙大片肥沃的土地。

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为了祈福消灾或获取宗教庇佑,也纷纷向寺庙道观捐赠土地。

以长安的大慈恩寺为例,其拥有的田产遍布周边多个州县,土地广袤无垠。

同时,寺庙道观自身也通过购买、兼并等手段不断扩充土地规模。

由于其宗教机构的特殊性质,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往往能获得一些便利和优惠。

这些大量的土地为寺庙道观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通过出租土地给佃农耕种,收取高额的田租,成为其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商业与手工业经营

除土地收益外,寺庙道观还积极涉足商业与手工业经营。

许多寺庙周围形成了热闹的集市,寺庙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和人员往来频繁的特点,经营各种商业活动。

比如,一些寺庙开设店铺,售卖香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