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来自中国的“汽车人”(1 / 6)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车队管理层成员并没有在P房呆多久,他们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去。

    比如说调试系统,检测各种传感器数据,还有便是制定赛车调校方案跟比赛策略。

    作为一条全新赛道,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就更为考验车队的调校功底,以及赛道策略的正确性。

    千万别小看调校带来的影响,放在F1里面发挥出来的作用,可能要大于车手本身实力以及赛车性能之间的差距。

    说白了F1车手之间的实力远比想象中要小。

    除非井出有治这种真没开过,硬生生被铃木亚久里赶鸭子上架的车手,会出现极端差距之外。

    其他情况下哪怕最强车手维斯塔潘,跟著名导演拉提菲“拉导”进行对比,某些赛道开同一辆好开的赛车,最终圈速快慢也就在1秒左右。

    当然,前提是好开!

    极端调校的赛车,拉提菲的水平把握不住,跑不完整圈估计就上墙了。

    如果还要找个调校例子的话,那24赛季的周冠羽跟博塔斯同样明显。

    很多国人都知道争夺席位导致两位车手没有共享调校数据,却很少有人知道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影响。

    共享调校方案的前提下,22年双方排位赛均差在0.122秒,23年则为0.288秒。

    说实话两位车手0.2秒左右的排位赛场均差,对于当时的索伯车队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博塔斯算得上一个排位赛高手,曾经在梅奔车队证明过自己的绝对速度。

    哪怕年龄稍大状态跟竞技能力下滑,可周冠羽同样是一个新秀车手,此消彼长勉强还算在追赶范围之内。

    隐患就是第二年拉开的排位赛差距,会降低周冠羽潜力估值以及续签合同的竞争力。

    可是到了24赛季,排位赛场均差就飙升到了0.5秒开外!

    也就是说不同调校方案带来的影响,足有单圈0.2秒到0.3秒之多,甚至有可能还更大。

    如果一支车队工程师调校给力,能精准回应车手的反馈,那么就能抹平赛车绝对性能之间的差距,创造小车队战胜围场内大车队的奇迹。

    很多时候某条赛道小车队成绩异军突起,就是赛车设计风格或许调校方向很符合赛道特性,获得了超水平的性能释放。

    当然,也有可能是调校摸奖,意外中奖了。

    至于车队策略带来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进站时机跟次数的选择,轮胎方案的搭配,都将直接影响到车手名次跟最终成绩。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