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的喘息声。
几天后,lisa被调离了我们部门,听说去了一个边缘项目组。
没有人说明缘由。
公司里开始流传起新的项目任务,需要有人整理、分析近五年来的客户反馈数据,提炼核心诉求点。
“这可是个繁琐活儿,吃力不讨好……”
茶水间里有人低声议论。
我看着公共邮箱里那份群的项目通知,附件里庞大的数据表格像一片望不到边的灰色海洋。
别人眼里枯燥的苦差,却在我心中点燃了一簇微弱的火苗。
五年……这个时间如此刺眼,又如此熟悉。
五年家庭主妇生涯赋予我的,不正是对琐碎的惊人耐力和对细节的偏执打磨吗?那些在奶粉罐、尿不湿尺码、菜价涨跌中锤炼出来的韧性和耐心,此刻忽然找到了回响的缝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几乎是凭着一种近乎赎罪的急切冲动,接下了这个任务。
格子间里的日光灯管出单调的嗡鸣,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
我埋在堆积如山的原始邮件记录、零碎的会议纪要、散乱的问卷反馈里。
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屏幕的光映着我专注得有些苍白的面容。
我像个在混沌废墟里挖掘的矿工,将那些被忽略的碎片一点点捡拾、清洗、归拢、比对。
我将那些淹没在噪音里的真实声音挖掘出来:客户的抱怨背后是对响应度的渴求,委婉的批评里藏着对服务细节的期待,甚至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随口提及,都串联成清晰的痛点脉络。
当连续熬过几个通宵,满眼血丝地将那份逻辑清晰、痛点尖锐、建议直指核心的报告送出去时,窗外天色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我看着邮件送成功的提示,身体的疲惫像潮水般涌来,整个人几乎虚脱地瘫在椅子上,但内心深处,一种久违的、类似新芽破土般的微弱震颤悄然升起。
那是一种被自己认可的价值感,微小,却坚硬。
报告出乎意料地在高层会议上激起波澜。
两天后,部门总监亲自来到我的格子间,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
“田修文,那份报告做得非常扎实,很有洞察力!
眼光很准!
总部王总亲自点名要见你,参与下周那个新零售战略的客户访谈会议,你做核心记录和现场分析!”
总监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格子间原本低低的嘈杂。
空气仿佛一瞬间凝固了,随即又涌起一种压抑着的骚动。
我能清晰地感觉到后背瞬间聚焦过来的无数道目光——惊讶的、探寻的、难以置信的……像细密的针尖刺在皮肤上。
我站起身,指尖微微凉,心脏在胸腔里撞得生疼。
我强迫自己迎向总监赞许的目光,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好的,总监,我会全力准备。”
周围的空气粘稠得如同凝固的胶质,那些目光的温度有灼热的有冰冷的,但此刻,它们都无法穿透我心底那片刚刚被自己点燃的火苗。
我坐了回去,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手指放在键盘上,开始搜索与新零售相关的行业动态和市场报告。
屏幕的光映着我的脸,疲惫,眼底却带着一丝如同冬夜星火般微弱却倔强的亮光。
项目结束那天,华灯初上,公司破例为团队安排了庆功宴。
地点选在市中心一家顶级酒店的旋转餐厅。
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的璀璨灯火如同流淌的金河,在脚下铺展开来。
水晶吊灯的光芒折射在光洁的餐具上,晃得人有些眼花。
我穿着咬牙买下的那身价值不菲的米白色套裙,面料挺括流畅,勾勒出久违的利落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