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11 / 13)

;  “恩!”太皇太后想了想,也点头应允。

    此事,确实也只能请官家来,才能做出决断。

    毕竟,事涉先帝的主张,同时牵扯了太祖、仁庙、英庙三代帝王。

    于是,便命粱惟简去将赵煦请到保慈宫来。

    赵煦得报的时候,诧异了一声,就问着来请他的粱惟简:“太母、母后,遇到何事了?”

    “奏知大家,乃是已经致仕在家荣养的故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范镇上书……”

    “上书内容,臣就不大知道……只知两宫慈圣皆为之苦恼……”

    “范学士?”赵煦诧异了一下。

    范镇就是那位抚养范祖禹长大的叔祖,同时也是欧阳修的密友,新唐书的作者。

    赵煦即位后,曾下诏请他入京。

    但他年纪太大了,家人怕他经不起车马劳顿,所以上书致仕。

    于是,加端明殿学士封蜀郡公致仕。

    便跟着粱惟简,到了保慈宫,给两宫请了安,赵煦就问道:“太母、母后,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办的事情?”

    太皇太后命文熏娘,服侍着赵煦坐到她身边,然后将一纸上书递给赵煦:“范学士上书,言及祖宗宗庙的事情……”

    “老身还有太后,皆妇孺也……这种祖宗之事,还是得官家来拿主意!”

    这是自然。

    此事涉及了先帝、英庙的决定。

    也牵扯了太祖、仁庙在宗庙的位置。

    若官家是个正常的孩子,她和向太后也就拿主意了。

    可偏偏这位官家他不是正常的孩子啊!

    特别是正月之后,太皇太后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越来越多的大臣,特别是御史台的谏官,有什么劝谏的话都开始选择向福宁殿独奏,而非向她和向太后进言。

    还好这个孩子孝顺,批示后的奏疏,总是记得命人拿来给她和向太后复核。

    不然的话,那些谏官到底和官家说了什么?她这个太母都不会知道!

    于是,太皇太后自然知道这些动向意味着什么?

    群臣,皆归心矣!

    要不是官家年纪太小,那些大臣恐怕会迫不及待的拥戴着他亲政了。

    至于她这个太母?

&nb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