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孤独的狼王(1 / 2)

4月22日,明尼阿波利斯的中心球馆外,凯文·加内特的巨幅海报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海报上的他张开双臂,身后是“森林狼”

的队徽,眼神里的桀骜与孤独,像极了明尼苏达的冰原——广袤,却无人懂其温度。

明天,森林狼将要前往洛杉矶,迎来与快船的季后赛战。

而此刻,加内特正坐在更衣室的角落,指尖摩挲着球鞋上的磨损纹路,那些纹路里,藏着一个从贫民窟走出的孩子,最漫长的孤独。

1976年,加内特出生在南卡罗来纳州的莫尔丁,这是一个被铁轨和废弃工厂分割的贫民窟。

父母在他8岁时离异,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妹妹改嫁,继父的脾气像南方的暴雨,常常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摔碎家里的玻璃杯。

加内特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生日蛋糕,只有铁轨旁的野球场,和一双用胶带缠了又缠的帆布鞋。

“你要么打篮球,要么去修铁轨。”

邻居家的老教练看着12岁就长到1米93的加内特,把他拉进社区球队。

那时的加内特瘦得像根竹竿,却能在球场上轻松摘下篮球。

老教练说:“你的长臂不是用来搬砖的,是用来扣篮的。”

他开始疯狂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跑到铁轨旁练折返跑,球鞋磨破了就光着脚,直到脚底结出厚厚的茧子。

13岁那年,他在街头看到有人用枪指着母亲要钱,吓得躲在垃圾桶后面抖。

那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球馆,对着墙壁练了一夜投篮,汗水混着眼泪砸在地板上。

“我要离开这里。”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球馆说,“我要让妹妹们住上有暖气的房子。”

篮球,成了这个贫民窟孩子,唯一能看到的窗户。

1992年,15岁的加内特被芝加哥法拉加特学院的篮球教练现。

这个在南卡说话带着乡音的少年,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离开家乡,行李箱里只有两件t恤和一双破球鞋。

芝加哥的冬天比南卡冷得多,他常常在训练后跑到球馆角落,对着暖气哈气取暖——他没钱买厚外套。

法拉加特学院的球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他从控球后卫打到中锋,能在快攻中像后卫一样变向,也能在禁区像中锋一样卡位。

高四那年,他带领球队打出31胜3负的战绩,场均砍下252分179篮板65盖帽,被《今日美国》评为“全美最佳高中生”

espn的记者来采访时,拍到他在更衣室啃面包——他把奖学金省下来寄给母亲,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

“为什么不读大学?”

记者问他。

加内特看着窗外芝加哥的高楼,想起妹妹们冻得红的耳朵:“我等不起。”

1995年,19岁的他宣布参加nba选秀,成为继摩西·马龙之后,又一个跳过大学的“高中生状元热门”

选秀前的体测中,他的臂展达到2米26,垂直起跳过1米,球探报告上写着:“他是个怪物,却像只受惊的小鹿。”

1995年选秀夜,明尼苏达森林狼用第五顺位选中加内特。

当他穿着西装走上台时,台下的嘘声比掌声多——没人相信一个高中生能在nba立足。

森林狼的总经理在新闻布会上说:“我们赌的是未来。”

新秀赛季的加内特,在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感到了更深的孤独。

队友们大多是老将,没人愿意带这个瘦高的年轻人,教练让他从替补打起,场均只有1o4分83篮板。

他常常在赛后独自留在球馆,对着空荡荡的看台练投篮,手机里存着妹妹们的照片,那是他唯一的慰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