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民邵庭,乃回春堂学徒,斗胆禀告夫人,或有浅见一试。”
他突然出声,让吴大夫和室内的侍女都吃了一惊。
吴大夫更是紧张地看向他,眼神示意他不可妄言。
邵庭却神色坦然,继续从容说道:
“《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乃养生至理。
药食同源,饮食均衡,方是人体正气之根本。”
他话语清晰,引经据典,立刻显得颇有根基,让人不敢小觑这年轻学徒。
“方才小民听闻小姐平日饮食,虽极尽滋补,却似偏于膏粱厚味,鲜少食用新鲜瓜果蔬菜。
长此以往,恐致体内某些维系血脉、生肌长肉之‘精微’匮乏。”
“民观小姐症状,与古籍所载因远行、困守缺乏鲜食所致之‘血枯’之症颇有相似。”
他巧妙地将现代医学的“维生素缺乏”
概念,用古人能理解的精微匮乏、“血枯等术语包装起来。
“长期服药,或可暂缓其表,却难补其根。
民大胆建议,可立即尝试让小姐每日食用大量新鲜柑橘、山楂等酸味果品,或榨取鲜萝卜汁饮用,亦可尝试咀嚼嫩松针、煮柏叶水代茶。
此法看似简单,或能奇效,补充体内所缺之‘生之气’,或可令血脉得润,瘀斑渐消,创口得愈。”
邵庭身姿挺拔,面容清秀俊雅,虽衣着朴素,但此刻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逻辑清晰,态度不卑不亢,眼神中充满了笃定和自信,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信服。
一时间,室内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突然声的年轻学徒身上。
李夫人更是忘记了哭泣,怔怔地看着他,绝望的眼眸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难以置信的火苗。
邵庭说完,再次躬身一礼,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夫人,此法看似简单,却直指根本。
尽可让小姐尝试几日,若无效,再行他法不迟。
总好过日日只灌那些苦涩汤药,徒增小姐痛苦。”
他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李夫人心中最柔软也最痛楚的地方。
看着女儿被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每日还要强忍着恶心灌下大碗大碗的苦药,她心如刀绞。
眼前这少年郎提出的方法,虽闻所未闻,却透着一种奇异的返璞归真的道理,而且听起来远不像喝药那般受罪。
死马当活马医吧!
既然那么多名医都束手无策,何不试试这另辟蹊径的法子?
李夫人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她深吸一口气,对身旁的大丫鬟吩咐道:“按这位小大夫说的去办!
立刻去取最新鲜的柑橘、萝卜,还有松针、柏叶,要快!”
“是,夫人!”
丫鬟连忙应声而去。
邵庭见状,知道目的已达,便不再多言,恭敬地后退一步,重新站回吴大夫身后,微微低下头,恢复了学徒应有的谦逊姿态。
吴大夫心中虽也惊疑不定,但见夫人已然采纳,便也顺势告退:“夫人,既如此,老夫与徒儿先行告退,若有任何变化,请随时差人告知回春堂。”
“有劳吴大夫,也有劳小大夫了。”
李夫人目光复杂地看了邵庭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微弱的期盼。
师徒二人再次行礼,退出了这间弥漫着药味与绝望气息的绣房。
走出房门,来到外厅,原本低声交谈的几位郎中立刻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吴大夫身后的邵庭。
方才邵庭在室内清朗的言,他们离得近,隐约听了个大概,此刻看向这年轻学徒的眼神里,充满了惊诧、探究,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