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这位温氏族长之女,不仅容貌昳丽、性子宽容和善,更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骑马射箭不输儿郎,管家理事进退得宜,在一众世家贵女里,堪称翘楚。
腹有诗书而品性卓然,既能持家守礼,又可谈诗论策,如此才貌双全的佳偶,怎能不让他志在必得?
若能换成这位联姻,他就算挨顿打,也总比日后后宅不宁强多了。
何况他温七娘子的兄长是温家少主,父亲是温家家主,只要事成,怎样都是他赚了。
文子端完全没有考虑过失败会如何,他也并不觉得他会做不到。
文子端一回都城就同文帝商量要将联姻对象换成温氏七娘子。
结果可想而知,文帝自是不允的,就连文子端自己都差点挨了板子。
最后文帝甚至对他放话:“你爱娶不娶,不爱娶就给我忍着!
日后哪怕再不喜欢,也得给我娶回来好生供着!
若不是你没成家,若不是长幼有序,这婚事还轮不到你。
你几个兄弟姐妹,就你特殊,你想怎样就怎样?难道你还想翻天不成!”
文子端腹诽,父皇想的倒是好,想的好又有什么用呢?
可他不是太子皇兄。
他想要的东西,想要做的事,总会光明正大的做成的。
温氏既然接了父皇递出去的橄榄枝,就不会轻易的松手,甚至和皇族结仇,这更不可能。
他们总要考虑全族的子弟的未来吧!
文子端听说温氏家主温牧和其弟弟前来都城和文帝商议婚期,他立刻坐不住了,即刻命人去温府送拜贴,又匆匆吩咐备车。
这可不是朝堂上的寻常议事,是关乎他后半辈子的终身大事,半点耽误不得。
他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非君子所为,不够光明正大,传出去难免还会落个“品行有亏”
的话柄。
可这话柄和未来几十年的安稳顺心的生活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他只要想想皇兄和孙氏这些年的日子,脑海中所有的犹豫都被压了下去。
皇兄当年分明有无数次机会推掉那桩婚事,却偏偏拘于“承诺”
二字认了下来。
这些年孙氏的所作所为,给皇兄,给母后添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