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御笔圈痕观动向,勋贵阴结起微茫(3 / 6)

与核验记录,随内侍前往乾清宫。

乾清宫偏殿内,萧栎手持密报,指尖在“继续观察”四字上反复敲击,神色阴晴不定。“谢卿,”萧栎开口,声音带着疲惫,“密报所言‘剪灭宗室’,你可有解释?”谢渊躬身奏道:“陛下,臣自任兵部尚书以来,始终恪守‘军权归朝、宗室尊崇’的原则,革军器权是为防勋贵挪用,杖责世子是为严明军法,拒贿逐贵是为守护律法——何来‘剪灭宗室’之说?此乃勋贵屡遭挫败后,故意构陷,妄图借宗室之名,置臣于死地!”

他递上核验记录与吏部、礼部的异常文书:“陛下请看,吏部尚书纵容长史参与密谈,还联络鲁王散布流言;礼部尚书借祭祀邀蜀王留京,皆为构陷之策。臣已派玄夜卫加强布防,暂缓其联络,若陛下不信,可传周显问话。”萧栎接过记录,翻看片刻,沉默良久——他既信谢渊的操守,又怕勋贵联合宗室引发动荡,鲁王、蜀王虽无实权,却代表太祖后裔,若二人联名反对,恐动摇“宗室拥护”的根基。

“朕知道了。”萧栎终在密报上画圈“继续观察”,“卿暂不必追究,只需盯紧勋贵动向,若他们真联络宗室、伪造证据,再奏报不迟。明日祭祀,卿需亲自到场,向宗室亲王表明心意,勿让流言扩散。”谢渊躬身领旨:“臣遵旨!只是臣恳请陛下,若宗室亲王问询,还望陛下为臣正名,免得流言坐实。”萧栎点头:“朕知道了。”

戌时初刻,暮色已沉透,兵部衙署的议事厅内只点着两盏烛台,烛火被穿堂风拂得微微晃动,将谢渊的身影映在满墙的《边卫布防图》上,忽明忽暗。他刚从乾清宫返回,绯色官袍的下摆还沾着夜露的湿气,接过家仆递来的温茶抿了一口,暖意刚漫过喉间,便抬手召来内侍:“传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都督同知岳谦、兵部侍郎杨武即刻到议事厅议事,不得延误。”

内侍领命退去时,谢渊走到案前,将萧栎批过“继续观察”的密报摊开,指尖反复摩挲那圈朱批——他清楚,这四个字既是帝王的权衡,也是对他的考验:既未信勋贵的构陷,却也未完全放权让他追责,明日祭祀便是破局的关键,一步也错不得。

不多时,三人先后赶到。秦飞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玄夜卫的制式弯刀,步履轻捷;岳谦披着重甲,甲片碰撞间带着沉稳的声响,一看便知是刚从京营赶来;杨武则捧着一卷卷宗,袖口沾着墨痕,显是刚在整理文书。三人齐齐躬身:“参见大人。”

谢渊抬手示意他们落座,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已在密报上批‘继续观察’,未准即刻追责,却也未信勋贵‘剪灭宗室’的虚言。明日先帝陵寝祭祀,宗室亲王、勋贵、百官皆会到场,恐是勋贵发难的时机,我们需做好三件事,务必周全。”

他目光先落向秦飞,指尖点在密报上“魏国公府、吏部尚书府”两处名字:“其一,秦飞,你即刻调玄夜卫北司精锐密探,分作两拨——一拨潜伏魏国公府西花厅外的老槐树上,监听是否有联络宗室的密信往来;另一拨守在吏部尚书府后门,核查出入人员,尤其注意吏部长史是否私带文书外出。若有任何异动,无论是传递密信、调动人手,都需第一时间用暗号传报给我,切不可打草惊蛇。”

秦飞躬身应道:“属下明白!会让密探带好‘听风筒’与‘速记符’,确保记录无差。另外,属下会让文勘房主事张启守在衙署,随时核验密探传回的文书笔迹,若有伪证,可即刻辨明。”谢渊点头:“想得周全,便按你说的办。”

接着,他转向岳谦,语气稍缓却更显郑重:“其二,岳谦,你率京营三千精锐,明日寅时初刻前赶到先帝陵寝——正门处派五百人守着,核对入场人员的腰牌,勋贵的部曲若未持兵部勘合,一律不得入内;侧门与陵寝后的山道,各派一千人巡逻,防止有人私带兵器靠近;剩余五百人守在宗室亲王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