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琼筵争誉闹哄哄,谁念疆场血染红(3 / 8)

籍贯,其中有一百五十人家属仍在,只是因路途遥远、消息闭塞,尚未申领抚恤。”

谢渊心中一暖:“好!你立刻派人前往各地,通知家属前来京师申领抚恤,所有费用由兵部承担。另外,为这些士卒立一块‘德胜门阵亡将士碑’,将他们的姓名刻在碑上,供后人祭拜。”

杨武也呈上了比对结果:“大人,吏部呈报的一等功名单中,有二十三人属虚报,其中十五人是勋贵子弟,八人是文官亲信;末等功中,有五十余名士卒功绩被低估,应当晋升为二等功。”

谢渊看着核查结果,眼中怒火更盛:“这些人竟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冒功!杨武,你将虚报人员名单整理成册,准备呈给陛下。”

就在此时,御史台主事进来禀报:“大人,定国公萧策、吏部尚书李嵩等人已在宫门外联名弹劾您,称您‘故意刁难勋贵、延误功赏’。”

谢渊起身道:“知道了。我这就入宫见陛下。”他知道,一场新的博弈即将开始,但他无所畏惧——他手中握有确凿证据,更有萧栎的支持,定能为阵亡士卒讨回公道。

乾清宫内,萧策、李嵩等二十余名官员正跪在地上,齐声弹劾谢渊:“陛下,谢渊借核查战功之名,刁难勋贵子弟,延误功赏发放,恐寒了群臣之心,恳请陛下严惩谢渊!”

萧栎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未发一言。见谢渊进来,萧策立刻道:“谢渊,你可知罪?”

谢渊躬身行礼,随即取出核查证据,高举过头顶:“陛下,臣不仅无罪,反而查清了大量冒功之事。此乃萧明伪造战功的证据,有酒楼账单与伙计证词为证;此乃李达虚报‘解救粮草队’的证据,当时他正在京中饮酒;此乃吏部虚报的二十三名一等功人员名单,皆有实证可查!”

萧栎接过证据,一一翻看,脸色越来越沉。萧策、李嵩等人见状,吓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说话。萧栎将证据摔在地上,厉声喝道:“萧策、李嵩,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纵容子弟冒功,欺君罔上!”

萧策、李嵩连忙磕头:“陛下饶命!臣一时糊涂,才纵容子弟,求陛下从轻发落!”

谢渊上前一步:“陛下,按《大吴律?军律》,冒领军功者,削职夺爵,杖责三十;纵容者,降职两级,罚俸一年。萧明、李达等人当削职夺爵,萧策、李嵩等人当降职罚俸。同时,应为德胜门阵亡的两百余名士卒追赠‘忠勇校尉’之职,家属赏银五十两,立碑纪念。”

萧栎点头:“准奏。萧明、李达等人即刻削职夺爵,杖责后流放辽东;萧策降为侯爵,李嵩降为吏部侍郎;阵亡士卒按谢卿所言追赠抚恤,由礼部负责立碑事宜。”

“陛下圣明!”谢渊躬身行礼,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离开乾清宫,萧策拦住谢渊,眼中满是怨毒:“谢渊,你等着,我不会放过你的!”

谢渊淡淡道:“定国公,若你再纵容子弟作恶,下次便不是降爵那么简单了。”说罢,转身离去。

回到御史台,谢渊立刻命人落实阵亡士卒的抚恤事宜。几日后,“德胜门阵亡将士碑”在德胜门城楼西侧落成,两百余名士卒的姓名赫然其上。谢渊亲自为石碑揭幕,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眼中含泪——这些无名英雄,终于得以名留青史。

揭幕仪式上,一名老妇抱着儿子的牌位,跪在碑前痛哭:“儿啊,你为国捐躯,终于有人记得你了!”谢渊走上前,扶起老妇,沉声道:“老夫人放心,大吴不会忘记任何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

此时,杨武走到谢渊身边,低声道:“大人,秦飞查到,萧策暗中联络石迁旧部,欲捏造证据构陷您。”

谢渊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让他来。我身正不怕影子斜,若他敢构陷,我定让他身败名裂。”他知道,这场为无名士卒正名的斗争尚未结束,但他已做好准备——为了公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