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百战尘沙掩甲裳,一封书奏解金章(1 / 5)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3575 字 16小时前

卷首语

《大吴史?岳峰传》载:\"德佑十四年春,宣府卫总兵岳峰上《自劾疏》,请辞总兵职,愿以白衣戴罪守宣府卫西城楼。疏言'旧部哗变,臣难辞其咎,不敢复掌兵权'。帝萧桓览疏,朱批'边镇正需良将,卿若引退,北元必乘虚而入',不许。时李嵩奏'岳峰自劾乃试探圣心,实欲固权',谢渊力辩'峰忠勇可鉴,自劾是明志',朝堂争论三日方休。\"

百战尘沙掩甲裳,一封书奏解金章。

谁怜白发边军将,自劾丹心对玉皇。

镇刑司里罗织网,文华殿中猜忌长。

戴罪犹思守孤城,肯教胡马过边疆?

宣府卫总兵府的案头,那叠专供军报用的粗麻纸已被岳峰的指腹磨得发毛。纸页边缘翘起细小的纤维,像极了阳曲卫士卒皲裂的手掌——他昨夜对着这纸坐了半宿,指痕在\"自劾\"二字周围洇出淡淡的灰印。案角的端砚里,残墨凝结成块,倒映着他鬓角新添的白发,与墙上挂着的《宣府卫防务图》上\"阳曲卫\"三个朱笔字遥遥相对。

窗外的白杨被朔风卷得哗哗作响,叶尖扫过窗棂的声,像极了阳曲卫演武场那夜士卒的嘶吼。岳峰抓起狼毫,笔尖饱蘸新研的松烟墨,\"臣岳峰死罪\"五个字落得格外重,墨汁穿透纸背,在垫着的防务图上晕开团黑,正好糊住阳曲卫所在的位置。他盯着那团墨,忽然想起十年前雁门关突围,自己用刀鞘挡开北元的狼牙箭时,血也是这样糊住了甲叶上的\"宣府\"二字。

亲随周平捧着军报的手在发抖,指节捏得发白,几乎要将麻纸攥破。军报边角还带着大同卫的砂粒,是快马奔驰时从驿道上卷来的。\"将军,镇刑司缇骑又在大同卫左卫抓人了。\"他声音发颤,喉结滚了滚才续道,\"说从王石头旧部的营帐里搜出三面岳字旗——王总兵让人从城垛缝里塞出的信说,那些旗子针脚是苏绣的缠枝莲纹,北地士卒谁会这手艺?分明是镇刑司从江南织造局弄来的料子。\"

岳峰的笔尖在\"请辞总兵职\"处顿住,墨滴在朱丝栏里积成小小的黑珠。他望着案头那册翻得卷边的《元兴帝实录》,其中\"边将部曲生变,自劾者免死\"的朱笔批注,是永熙帝当年亲笔添的。可如今李嵩正拿着阳曲卫的事在朝堂上翻覆,这份自劾疏会不会被当成心虚的铁证?他摸出怀中药囊,粗布囊里的药渣还带着苦艾与当归的气息,是雁门关战伤的老药——那年为护王庆,一支狼牙箭穿透他的右肩,箭簇上的倒钩至今还在阴雨天隐隐作痛,像在提醒他\"忠而被疑\"是何等滋味。

\"把这道疏抄三份。\"岳峰将狼毫搁在砚台边缘,墨汁顺着凹槽缓缓转圈,在底纹上画出细小的漩涡。\"一份送三法司,让周立仁大人亲眼看着入档,防备镇刑司半路截了;一份送玄夜卫沈指挥使,他库房里存着阳曲卫士卒的籍贯册,可证这些人都是宣府旧部,非我私招;最后一份...\"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墙上的漏刻,\"用塘报的火漆封了,八百里加急送紫禁城,直接递到御前——告诉驿卒,哪怕马跑死了,也得让这份疏在三日内进文华殿。\"

风卷着雪粒打在窗上,发出细碎的响。岳峰望向窗外蜿蜒的长城,夕阳正顺着西城门的垛口往下沉,将墙砖染成血红色。\"再给王庆带句话。\"他伸手按在防务图上大同卫的位置,指尖划过标注粮道的虚线,\"守住拒墙堡到助马堡的那段粮道,尤其是黑风口的卡子——镇刑司若敢在粮里掺沙子,就扣下来摊在堡前晒三天,让往来的行商看看,咱们边军吃的是什么东西。\"

周平应声要走,却被岳峰叫住。他看着总兵大人从案头拿起那枚元兴帝赐的\"忠勇\"佩牌,牌上的纹路已被摩挲得发亮。\"告诉王庆,\"岳峰的声音低沉如鼓,\"就算我明日不是这宣府卫的总兵了,他大同卫的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