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3 / 6)

与河官的分赃数目。王真伸手触碰账本时,指尖划过\"李铁牛\"的名字——那个被他下令灭口的年轻河工,此刻正化作歌谣里的一声号子,在黄河两岸回荡,成为他永远的噩梦。

文华殿的金砖映着虎娃膝盖的血印,他举着焦木的手在发抖:\"陛下,俺爹刻这木板时,断指的血渗进了木纹......\"德佑帝接过残页,焦痕在灯光下竟似黄河走向,谢渊的声音混着远处的驼铃:\"百姓称臣河神,不过是盼着仓廪实、堤防固。\"虎娃突然想起大堤上的铁犀,犀角的缺口正对着家乡的方向,那里的麦田正在抽穗。

德佑帝轻抚残页,发现\"护仓牢\"三字的笔锋里嵌着河沙,就像百姓用泥沙写成的控诉。他想起谢渊的奏折里写过:\"河患非天灾,实乃人祸。\"此刻虎娃的哭声,就是最真实的人祸见证,让他再也无法忽视镇刑司的贪腐已深入骨髓。

谢渊趁机呈上密信与河沙样本,每粒沙子都附着镇刑司的火漆印记。虎娃的童声、残页的血痕、河沙的证据,三者交织成一曲官民合奏的抗诉,让文华殿的烛火都为之摇曳,照亮了朝堂上那些被掩盖的黑暗。

通州粮仓的腐米味呛得人睁不开眼,谢渊的验粮锤砸开米袋的瞬间,河沙与石膏的粉尘扬起。账本上\"曹州仓米十万石\"的印戳还新鲜,却是镇刑司的假章。他突然想起虎娃娘递来的残页,焦痕的形状竟与仓单上的涂改痕迹重合——原来每句歌谣都是百姓用命写的账本,每粒河沙都藏着河工的血泪。

验粮锤在手中顿住,谢渊看见米袋底部绣着\"李铁牛\"的名字,正是去年决口时失踪的河工。他忽然明白,歌谣里的\"铁犀镇河妖\",镇的不是河水,是这些吞噬河工性命的贪腐妖魔。每砸开一个米袋,就像撕开镇刑司的一层画皮,露出里面触目惊心的罪行。

虎娃蹲在角落,捡起一粒混在米中的麦仁。这粒麦仁让他想起家里的麦田,想起爹说过的\"仓粮济民劳\"——原来百姓的劳,都成了贪官的粮,而谢大人的验粮锤,就是要砸开这吃人的粮仓,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三法司会审时,虎娃娘抱着李二柱的腿骨跪下,骨茬处的仓粮灰簌簌掉落:\"这是给镇刑司运粮时被打断的......\"展开的残页上,血字与焦痕交织成河工号子的旋律。王真的惊堂木悬在半空,他认得那血——去年冬天,正是这血染红了镇刑司的缇骑刀,刀刃上还刻着\"河防\"二字,此刻却成了控罪的铁证。

谢渊呈上铁犀腹内的匠人账册,每一页都有血书的名字与手印。当念到\"李铁牛\"时,虎娃突然冲上堂,指着王真:\"就是他!说俺爹唱妖歌,打断了他的手......\"孩子的哭声,让公堂上下皆闻,那些被镇刑司掩盖的真相,终于在歌谣的旋律中浮出水面。

王真的冷汗浸透官服,他看着残页上的\"铁犀镇河妖\",忽然发现铁犀的轮廓与谢渊的身影重合。那些他以为能烧毁的歌谣,此刻化作千万把验粮锤,砸向他的贪腐帝国,而他终于明白,民心所向,便是最坚固的堤防。

李二柱躺在草席上,指尖摩挲着谢渊送来的铁犀小像,犀角缺口正好卡住他的断指。阳光穿过苇席缝隙,在小像上投下细密的影子,像极了大堤上铁犀的纹路。\"虎娃,给爷爷唱那首歌......\"沙哑的号子声中,他仿佛又看见铁牛抱着石料跃入洪流,水面上漂着半片写着歌词的荷叶,荷叶上的水珠倒映着铁犀的轮廓。

虎娃的歌声响起时,李二柱感觉断指传来微暖,就像铁牛在天之灵的回应。小像腹部的刻字虽小,却清晰刻着\"河工李二柱\",这是谢大人特意叮嘱匠人刻的,让每个河工都能在铁犀身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就像歌谣里唱的,这堤坝是千万人用命筑成的。

远处传来堤边的锤声,李二柱知道,那是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