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祠匾藏锋隐祖像塾册缝珍护儿郎(1 / 6)

卷语

《大吴通鉴?朝政纪》载:“天德二年秋,镇刑司副提督石崇深忌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掌军政、抑其私党,乃阴结吏部尚书李嵩,授意御史台二十名属官,谋于三日后早朝联章劾渊‘私匿于科党羽、暗通边镇’,欲借‘党附’罪夺其权、下其狱。

昌顺郡王萧栎察崇奸谋,恐渊遭构陷无措,乃选亲信阿福,易货郎装束,挑杂货担掩行迹,携蜡丸密信潜赴谢府。

蜡丸刻缠枝莲纹,乃栎生母永熙帝贵妃陪嫁玉印范式,天下独一,以防伪冒。

渊启丸得信,骤觉心沉,然未乱方寸——盖其早察崇私调大同卫五千斤火药有异,已嘱大同卫军器官秘抄调运册副本,此册原件为崇匿毁,副本载‘京营防务官赵承业’实为虚构,押运兵丁签名皆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亲信冒代,乃崇挪用军器之铁证。

渊遂灯下疾抄三册,分藏险地:一匿家祠‘世笃忠贞’匾额夹层,借《大吴礼制》‘私祠非诏不得入’之规,避缇骑搜捕;二托于恪府亲信,盖恪昔年守德胜门时曾拒崇私请,与崇有旧怨,府中皆边军旧部,可防崇党窥伺;三缝子谢明国子监塾课《论语》封皮夹层,明为监生,国子监属礼部辖地,缇骑无帝诏不得擅入,最是隐秘。

此非仅寻常传信藏证之举,实为‘忠良相援、避祸谋存’之枢机。

暗夜书斋烛火摇曳,映渊抄录铁证之谨、藏证之慎,亦映栎遣信之勇、护忠之诚——烛影里,既有权斗环伺之险,更有忠义相托之韧。”

货担挑破暗夜寒露,蜡丸凝铸宗室赤诚,半册塾书缝藏铁证,三者环扣,互为犄角,皆为天德朝忠良渡厄续命之关键伏笔,未敢有半分轻忽。

怀志

货担挑灯穿陋巷,蜡丸沁透缠枝香。

密书展罢寒霜冽,铁证抄残烛泪长。

祠匾藏锋隐祖像,塾册缝珍护儿郎。

忠良岂惧奸邪虐,且待朝晖破夜茫。

萧栎府的偏院烛火彻夜未熄,亲信阿福正对着铜镜整理货郎装扮。

他褪去平日的青布直裰,换上件洗得白的粗布短衫,领口缝着块补丁,头上戴顶旧毡帽,帽檐压得极低,遮住了眉眼间的精干。

案上摆着一副杂货担,担子里码着针头线脑、木梳篦子,还有几串小儿玩的糖画,最底层的隔板下,藏着一张折成方块的字条,字条裹着三层油纸,外面封着枚蜡丸,蜡丸上刻着朵缠枝莲——那是萧栎生母永熙帝贵妃的陪嫁玉印纹样,当年玉印随贵妃下葬,萧栎只留了这纹样的蜡模,全天下独此一份,绝无仿造可能。

“阿福,记住路线。”

萧栎走进偏院,穿着石青色常服,语气沉凝,“从府后巷出,走西街,过三圣庙,再拐进谢府后巷——西街有玄夜卫的暗哨,你就说‘去给三圣庙的香火客送杂货’;谢府后巷有缇骑巡逻,半个时辰一次,你要在两次巡逻间隙把字条丢进后角门的砖缝里,砖缝里我提前放了片枯叶做记号。”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块木质货郎腰牌,递给阿福,“这是城西‘老杂货铺’的旧腰牌,玄夜卫查问时能应付,别露了破绽。”

阿福接过腰牌,塞进短衫内袋,又摸了摸担子底层的字条,确认稳妥:“殿下放心,小的记牢了——丢完字条,从谢府后巷拐进东头的窄巷,那里有周显大人派来的玄夜卫暗线接应,不会被石崇的人盯上。”

萧栎点头,目光落在蜡丸上:“蜡丸印是给谢大人看的,他见了就知道是我派去的——石崇最近在御史台安了不少人,消息传得快,你务必在子时前回来。”

阿福躬身应“是”

,挑起杂货担,担子上的拨浪鼓轻轻晃了晃,却没出声响——他早把鼓芯的木栓拔了,怕声音惊动缇骑。

走出偏院时,阿福回头看了眼萧栎,见萧栎正望着窗外的夜色,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