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休道伽蓝方整肃浊流已漫梵溪流(3 / 7)

处。”

李嵩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却故意沉吟道:“可谢大人深得陛下信任,若此举惹恼了他,恐对吏部不利。”

另一位姓赵的郎中道:“大人放心,石崇大人那边已答应,若吏部奏请分权,他会让言官一同递折,形成‘众议’之势,陛下就算信任谢大人,也不能不顾及百官意见。”

李嵩点头:“好!

就按你们说的办——明日部议,张文你牵头,务必把‘分权’的话头引出来,若有官员反对,便记下来,日后考核时酌情处置。”

几位郎中躬身应下,张文却在低头整理名册时,眼底闪过一丝不安。

他深知李嵩此举并非为了吏部权柄,而是想借“分权”

讨好石崇,为自己谋求更高的职位。

可他身为吏部侍郎,若不遵从李嵩,恐会被排挤;若遵从,又怕将来谢渊清算时牵连自己。

这种两难的境地,让他手中的笔迟迟难以落下——朝堂之上,每一步都如走在刀尖上,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户部衙署的粮饷司内,户部尚书刘焕与侍郎陈忠相对而坐,案上摊着江南赈灾的粮饷清单。

陈忠看着清单上的“二十万两白银”

,眉头紧锁:“大人,江南水灾严重,二十万两恐怕不够,可谢大人昨日说,边镇军饷也需紧急调拨,若再增赈灾银,边镇那边恐要延误。”

刘焕叹了口气,端起茶盏却未喝:“谢大人的难处,我懂;江南百姓的苦,我也懂。

可你别忘了,石崇一党正盯着户部,若我们偏向赈灾,他们便会说‘不顾边镇’;若偏向边镇,又会说‘漠视百姓’,左右都是陷阱。”

陈忠道:“那大人的意思是……”

刘焕道:“我已让人核查国库储备,尚可挤出五万两,分三万给江南,两万给边镇——这样既不算偏袒,又能暂时稳住两边。

另外,你亲自去江南督办赈灾,避开石崇的人,防止他们在粮饷中动手脚。”

陈忠躬身应道:“属下遵旨。

只是……孙康那边,昨日私调旧账,恐是受石崇指使,要不要提醒谢大人?”

刘焕沉默片刻,摇了摇头:“暂时不用。

谢大人已有防备,且秦飞的人盯着孙康,若我们贸然提醒,反而会让石崇察觉。

你只需办好赈灾之事,其他的,让谢大人和玄夜卫去处理。”

陈忠点头,心中却明白,刘焕此举既是谨慎,也是在观望——户部夹在谢渊与石崇之间,唯有保持中立,才能避免被卷入党争。

两人正说着,粮饷司的一名吏员匆匆进来,递上一份文书:“大人,石崇大人派人送来帖子,说今日晚间在府中设宴,请您务必赏光。”

刘焕接过帖子,看都未看便放在一旁,冷声道:“告诉来使,本官忙于赈灾粮饷调度,无暇赴宴。”

吏员躬身退下,陈忠看着刘焕紧绷的侧脸,心中暗道——刘焕虽看似中立,却已在暗中偏向谢渊,只是这份偏向,藏得极深,连石崇都未能察觉。

礼部衙署的祭器库内,礼部尚书王瑾正检查明日祭祀永熙帝陵寝的祭器,侍郎林文在一旁协助。

祭器库内弥漫着檀香的气息,王瑾拿起一个青铜爵,仔细擦拭着上面的纹路,忽然开口:“昨日奉天殿之事,你怎么看?”

林文愣了愣,小心翼翼地回道:“谢大人刚正,石崇大人……恐有私心,只是陛下英明,定能明辨是非。”

王瑾点头,将青铜爵放回原位:“陛下虽英明,可朝堂党争,非一人能解。

我们礼部掌管祭祀、礼制,最忌卷入党争——明日祭祀,你需亲自带队,务必按规制行事,不许有任何疏漏,更不许与其他部院的官员议论朝政。”

林文躬身应道:“属下明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