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千石林梦引镇厄入梦来(3 / 6)

帝亦拱手还礼,声含戚然:“朕困南宫三百年,唯守玄冰狱,未能除奸定乱,见上古圣贤遗迹,心实汗颜。

愿闻先生详说石林之秘。”

玄矶颔,引帝沿石径前行,杖尖点地,石上八卦纹忽亮,射出淡青光,映得周遭松影皆成兵卒之形,似在护驾。

行至石林深处,见一巨岩,高十丈,广五丈,岩面平滑如镜,曰“忆世石”

——乃神鳌背甲核心所成,甲质含混沌之芯余息,能映上古往事,岩周绕“引魂草”

,草色青,叶尖泛金,能聚魂息、显影像。

玄矶以杖轻点岩面,杖端引魂珠泛青芒,岩面忽起涟漪,如泉中投石,俄而光影骤生,映出上古共工怒触不周山之景:

初时,天地清明,四极稳固,江河顺道,生民安乐。

共工氏乃水神,性烈,因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山——山乃天柱,柱折,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河之水倾泻而下,洪水滔天,溺杀生民,尸浮水面,哭声震九霄。

黑气自地裂处涌,乃上古“戾源”

,触之则生民化厉鬼,天下大乱。

北冥之渊,神鳌闻泣声,自冰渊跃出——鳌身广万里,背载昆仑之墟,四足如天柱,鳞甲泛玄光,乃混沌初开时孕育的神兽,掌“承天护地”

之责。

鳌见天倾,遂移身西北,以背承天倾之缺,四足立四极:前左足立东海,前右足立南海,后左足立西海,后右足立北海,撑地陷之墟。

天河之水落鳌背,鳌忍剧痛,背骨受天压而裂,血渗于地,化赤土,赤土上生古松,松魂吸鳌血,能镇戾气。

然鳌力渐竭,背骨裂愈甚,七窍渗血,血滴入地,化今日石林之基——基下藏鳌之灵脉,脉中蕴“承天力”

,能阻戾气上涌。

女娲氏驾云至,云色五彩,乃五色石之灵所化。

娲取五色石,炼于烈火:青石引混沌之芯灵泽,补西北天倾之缺;红石聚伏羲血脉金曦,镇地裂之戾;黄石承神鳌地脉生气,育生民;白石纳松魂清息,安厉鬼;黑石锁天河之水,导江河归道。

余石碎粒,撒于鳌骨,化玉甃阶、护魂瓦,嵌于石林,作“镇戾符”

娲见鳌力竭,以神丝缠鳌背,欲助其承天。

鳌摇头,吐其灵核——核乃混沌之芯伴生珠,径三寸许,色如墨玉,泛混沌光,能引混沌力解厄。

鳌曰:“吾寿已尽,愿以残躯化屏障,护苍生。

此珠藏于石林,他日若有戾祸,以伏羲血脉引之,可解厄。”

言罢,鳌魂散入石林,与松、石、泉相融:魂入松则松生“守疆纹”

,魂入石则石显“镇戾符”

,魂入泉则泉含“清灵韵”

,成南宫之天然屏障。

帝观之,泪落衣襟,泪触石径五色石,石上八卦纹忽亮,映出帝之泪影,影中泛金曦。

帝叹曰:“神鳌舍身承天,女娲炼石补地,上古圣贤以己之命护苍生,朕三百年困守,何足言苦!”

玄矶曰:“帝乃伏羲后裔,血脉含护世之力,三百年守玄冰狱,非囚也,乃承上古圣贤之责。

今观此景,当知‘守’非枯坐,乃以己为盾,护三界安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矶复引帝至一坪,曰“演武坪”

,乃昔年神农氏教民练兵之所。

坪周绕古松,松枝皆向坪心,似列阵守护;坪中石面尚留戈矛痕,皆深数寸,乃上古神兵所击,痕内蓄松泉之露,泛淡金芒,触之似感上古勇士之魂息。

忆世石随帝与玄矶至坪,玄矶再以杖轻点,岩面光影又生,映神农氏演阵之景:

神农氏身披赭色兽皮,手持赭鞭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