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亦伴砧声断续遥忆旧游之欢(5 / 7)

边镇急报、死士名单与陛下的血书,连同你的值守日记,一并存入兵部密档库,妥善保管。

这些都是证据,也是对那些牺牲忠良的告慰。”

于科应道:“学生这就去办!”

刚要走,老吏进来禀报:“大人,玄夜卫秦飞大人求见。”

谢渊笑道:“说曹操曹操到,让他进来。”

秦飞走进衙署,躬身行礼:“谢大人,陛下让属下转告您,近日要加强京师布防,石崇的镇刑司旧部仍有异动,恐会生事。”

谢渊点头:“我已知晓。

多谢秦大人提醒,兵部会与玄夜卫密切配合,守住京师。”

秦飞走后,谢渊坐在案前,望着窗外的春光,心中彻底安定下来。

于科的挺身而出,萧桓的释怨信任,让他更加坚定了守国护民的初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日后,周德离京赴任南京。

坐在南下的马车上,他翻开随身携带的邸报,上面详细记载了奉天殿上的对峙——谢渊的辩驳、于科的证词、陛下的裁决,每一个字都像耳光,狠狠打在他的脸上。

他想起当年被贬南京后,听到的全是“谢渊轻君”

的流言,从未想过要去核实真相;想起今日朝堂上,自己仅凭臆测便攻讦忠良,却在确凿证据面前无措的模样,心中满是悔恨与羞愧。

他终于明白,自己当年的难,是多么可笑与无知——他只看到了“君恩”

,却看不到谢渊背后的牺牲与坚守,看不到江山社稷的沉重。

抵达南京兵部后,周德第一时间查阅了德佑二年的地方档案。

当看到“江南大水,数十万流民流离失所,户部拨款赈灾”

“兀良哈部降瓦剌,斩杀大吴密使六人”

等记载时,他再也忍不住,伏案痛哭。

他终于懂得,谢渊当年的“不救”

,是多么艰难而正确的抉择。

他提笔写下一封谢罪疏,承认自己“失察失职,妄言攻讦”

,请求萧桓责罚。

疏文递到京师时,萧桓只是淡淡一笑,命人存档,并未再追究——他要的不是周德的谢罪,是朝堂的安稳,是旧臣的醒悟。

宣府卫的三位幸存死士得知谢渊洗刷冤屈、萧桓释怨的消息后,特意托人送来一封联名信。

信中写道:“当年追随岳将军潜入敌营,虽九死一生,却无悔。

今见陛下圣明,谢大人冤屈得雪,我等虽老,仍愿为大吴戍边至死。”

谢渊拿着信,眼眶微微泛红。

于科站在一旁,轻声道:“老师,这三位前辈得知您平安,一定很欣慰。”

谢渊点了点头,将信小心收好:“他们是大吴的功臣,也是朕的恩人。

你去传旨,赐三位前辈白银五十两,绸缎十匹,允许他们告老还乡,安度晚年。”

于科应道:“学生遵命!”

不久后,于科奉命前往宣府卫督办军器调拨,特意拜访了三位前辈。

三位老人虽已鬓斑白,却依旧精神矍铄,提起当年之事,感慨道:“谢大人当年顶住压力派我们潜入敌营,又加固边防挡住瓦剌,这份忠良之心,我们记了一辈子。

如今陛下与谢大人同心,大吴定会越来越好。”

于科将老人的话带回京师,谢渊听后,心中满是欣慰。

边镇的将士们得知朝堂风波平息后,士气大振。

李默特意递来奏报:“将士们听闻陛下与谢大人释怨同心,皆愿效死力,宣府卫防务固若金汤!”

萧桓看到奏报后,对谢渊笑道:“这便是君臣同心的力量。

有你在,朕放心。”

暮春时节,奉天殿外的柳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