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酥糕屑坠悄偷睇烛泪凝痕犹带腻(5 / 8)

署:“瓦剌以云梯攻城,城防多处破损,将士伤亡过半,请求支援!”

谢渊拿着急报,只觉得手脚冰凉——京营精锐已悉数布防京师,根本无兵可派。

“谢侍郎,怎么办?大同若失,京师危矣!”

兵部尚书焦急地问道。

谢渊走到舆图前,目光死死盯着大同的位置,突然道:“调宣府卫副总兵李默的援军!

让他率部从侧翼突袭瓦剌大营,缓解大同压力!

另外,命工部加急赶制火器,连夜送往大同!”

“可宣府卫也仅有两万兵力,且需防备瓦剌另一路大军,若调走援军,宣府危矣!”

兵部尚书提醒道。

谢渊闭上眼,心中挣扎万分——宣府与大同,皆是京师屏障,失任一城,后果不堪设想。

可眼下,大同已危在旦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宣府有烽燧联动,若遇敌袭,可立刻求援。

大同若失,便是开门揖盗!”

谢渊睁开眼,语气斩钉截铁,“传我命令,即刻调宣府援军驰援大同,若宣府遇袭,边镇烽燧全线点燃,京师即刻兵支援!”

军令传出,谢渊站在衙署门口,望着大同方向,默默祈祷——他知道,这一步棋,赌的是大吴的国运。

三日后,大同传来捷报:李默率援军从侧翼突袭,瓦剌大营大乱,李默趁机率军出城反击,击退瓦剌铁骑,斩三千余级。

谢渊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可还未等他喘口气,玄夜卫又传来消息:瓦剌见大同久攻不下,竟将怒火泄在萧桓身上,削减其饮食,甚至扬言要将其送往漠北苦寒之地。

谢渊的心再次揪紧,他立刻召集内阁大臣商议,想派人再送些财物,暂缓瓦剌的怒火。

可户部尚书却带来了更坏的消息:“谢侍郎,江南大水,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需紧急调拨粮草赈灾,国库已空,实在拿不出多余财物!”

一面是君父在敌营受辱,一面是灾民亟待赈灾,谢渊只觉得胸口闷,一口腥甜涌上喉咙,他强自咽下,对内阁大臣道:“先拨赈灾粮!

灾民若乱,内忧外患,大吴必亡!

太上皇那边,我亲自写封信,派死士送去,告知他京师近况,让他安心。”

那夜,谢渊在灯下写了整整三页信,详细告知京师布防稳固、大同保卫战大捷、灾民已获赈济,字字句句都在安抚萧桓的心。

信的末尾,他写道:“臣等必拼尽全力,守好江山,待陛下归来。”

写完后,他将信交给死士,目送其消失在夜色中,心中默默祈祷:太上皇,您一定要坚持住,我们等您回来。

“谢渊,你既说当年如此艰难,为何不将这些情由公之于众?反而让天下人误以为你‘轻君’?”

周德的声音再次响起,他虽已底气不足,却仍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谢渊的眼神瞬间柔和了几分,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当年代宗刚监国,朝堂人心浮动,瓦剌又在边境虎视眈眈,若将国库空虚、边镇危急的实情公之于众,只会引恐慌,给瓦剌可乘之机。

臣只能选择隐瞒,独自承担‘轻君’的骂名——只要能守住江山,臣个人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他转向群臣,声音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当年参与议事的内阁大臣虽已多有离世,可兵部旧档仍在!

里面详细记载了每日的边镇急报、国库收支、死士传信,每一页都有相关官员的签字与印鉴,可随时调阅核验!

玄夜卫旧档亦有记载,当年派往敌营的死士名单、牺牲记录,历历在目!”

秦飞出列躬身,证实道:“陛下,谢大人所言属实。

玄夜卫旧档确有相关记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