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不恋深潭沉旧迹敢凭刚骨搏清欢(2 / 15)

大吴会典?兵部职掌》,边防图册属“军机重档”

,非帝王特诏不得擅阅;军籍名册与粮饷账目更是兵部掌控兵权的核心——萧桓要的不只是“知情权”

,更是对谢渊兵权的绝对掌控,是试探他是否真的“臣服”

谢渊躬身领命,花白的鬓在烛火下泛着微光,声音沉稳如钟:“臣遵旨。

三日后,定将图册账目整理妥当,呈于陛下案前。”

他心中明镜似的,这是新主对他的第一次考验,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若有半分迟疑,或图册账目有半分疏漏,石崇腰间那柄早已按捺不住的刀,便会立刻刺来。

“至于其他爱卿,”

萧桓的语气陡然转厉,目光如刀,扫过几位神色不安的代宗旧臣——礼部侍郎林文、户部侍郎陈忠等人瞬间低下头,后背沁出冷汗。

“朕已下诏大赦天下,既往不咎。

但从今日起,若再有人私议‘旧主’‘复辟’等语,或私藏成武朝文书信物,休怪朕的《大吴新律》无情!”

《大吴新律》是萧桓复辟后颁布的第一道诏令,其中“妄议朝政者杖责五十”

“私藏前朝文书者流放三千里”

两条,早已传遍京城。

监察御史张鹏缩了缩脖子,想起昨日因“妄议谢渊”

被罚俸三月的教训,慌忙低下头,不敢与萧桓对视——这位新主的手段,比成武更狠辣,也更难揣测。

萧桓的目光在旧臣身上停留片刻,见无人敢抬头,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朕念及诸位曾为先帝效力,不愿深究,但需记着:今日的大吴,是朕的大吴,顺朕者昌,逆朕者亡。”

“陛下仁德!”

翰林院学士王直突然出声,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却异常坚定。

他从朝班中走出半步,躬身行礼:“臣等蒙陛下宽宥,定当洗心革面,同心同德辅佐陛下,开创大吴盛世!”

他这一声喊,并非谄媚,而是真心感念萧桓“不追究旧臣”

的宽容,更盼着新朝能真的“社稷安稳”

王直素有清名,在寒门士子中威望极高,他的表态如同一颗石子投入静水,瞬间让殿内压抑的气氛松动了些。

周铁、张毅立刻附和,连礼部尚书王瑾也抬起头,低声道:“臣等遵旨,愿为陛下效力。”

朝堂上的风向,悄然向萧桓倾斜。

萧桓满意地点头,目光再次落在谢渊身上,语气缓和了几分,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退朝后,谢尚书留步,朕还有些军国大事要与你商议。”

待群臣退去,奉天殿内只剩下烛火摇曳,光影在盘龙柱上投下忽明忽暗的暗影。

萧桓走下龙椅,亲手从殿角的铜壶中为谢渊斟了一杯热茶,茶盏是永熙帝时期的旧物,釉色温润,却透着几分疏离。

“玄桢啊,你我相识多年,朕在东宫时,便常听你讲北疆防务,那时你说‘兵者,国之利器,不可轻授’,朕至今记得。”

萧桓的语气忽然变得柔和,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师徒相谈的时光,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朕知道你心里苦,成武在位时,你受了不少委屈。”

谢渊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滚烫的杯壁,却未饮,只是躬身道:“陛下折煞老臣了。

臣身为兵部尚书,受先帝厚恩,守社稷、护百姓,是臣的本分,无委屈可言。

老臣所求,不过是大吴百姓能安居乐业,边镇再无烽火。”

萧桓盯着他的眼睛,忽然笑了,那笑意里藏着锋芒:“你果然还是那个谢玄桢,只认江山不认人。

也罢,朕便与你交个底——三日后,朕要在太极殿设宴,宴请文武百官。

你替朕拟一道旨意,就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