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蚤虱孳生人渐瘁流离载道少完身(4 / 9)

个字说得斩钉截铁,瞬间打破了“通谋”

的猜疑,阶下传来一片极轻的吸气声,刘焕攥着袍角的手不自觉地松了松,连石崇脸上的笑意都僵了一瞬。

谢渊目光扫过殿内,从石崇的阴鸷到周显的警惕,从王直的焦灼到周铁的担忧,一一纳入眼底,随即稳稳落在萧桓脸上,字字清晰如叩金砖:“臣兼领御史台,掌京师监察,若事先知晓南宫有变,定会立刻调动京营戍卫,或燃烽火召边军,断不会坐视宫门被撞、禁城易主。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虽被锢,但其麾下暗探仍有留存,陛下可查兵部库房的‘密探联络簿’,三月以来,臣未与南宫有过半分书信往来。”

他刻意提及“密探联络簿”

与“秦飞”

,既是自证清白,也是暗中施压——秦飞手中有石崇构陷忠良的证据,萧桓若真要查,牵连的恐怕不止他一人。

萧桓的指尖在玉玺上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讶异——他原以为谢渊会慌乱辩解,却没想到对方竟主动提出查证,这份坦然,倒让他生出几分疑虑。

“但臣虽不知,却早有忧虑。”

谢渊话锋一转,声音沉了几分,带着历经三朝的沉重,“成武陛下龙体违和已有半载,太医院院判三换药方,仍难止咳血之症,上月起连朝会都难撑,只能在寝殿批阅奏章;太子萧烨年方十六,虽天资聪慧,却从未参与军政,去年冬边镇缺粮,他亲拟的‘粮饷调度策’,竟不知边军需‘先验符、后粮’的规矩,险些酿成哗变。”

他抬手拂过朝笏,语气添了几分急切:“朝堂之上,流言四起,有说‘成武陛下已崩,太子秘不丧’,有说‘瓦剌已遣使勾结镇刑司,欲趁乱入关’;边镇之中,宣府卫副总兵李默送来急报,称‘军粮仅够支撑十日,若再拖欠,恐生兵变’。

此等局面,社稷如悬于丝,稍有不慎,便是‘主少国疑、外患内忧’的崩塌之局!”

这番话,字字戳中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却不敢言说的痛点。

王直攥着朝笏的手渐渐松开,眼底的困惑散去大半——是啊,太子年幼,连基本的军防规矩都不懂,谢大人纵有兵权,又能护得住多久?一旦成武陛下龙驭上宾,太子根本压不住石崇、周显这些手握实权的逆党,到时候江山易主是小事,怕是还要引来外敌入侵,百姓遭殃。

周铁悄悄抬眼,看向谢渊的目光多了几分敬佩。

他昨夜还在担心谢渊会因“不阻”

而身败名裂,此刻才懂,这位老臣早把局势看得通透,他的“不阻”

,不是妥协,是权衡利弊后的无奈之选。

“陛下复位,”

谢渊的声音抬高一寸,清晰地传遍大殿,“臣若强行阻拦,需调动京营、边军,与石崇大人的镇刑司、秦云的旧部开战。

奉天殿内刀兵相向,京城里百姓流离,边镇上敌军趁虚而入,这不是‘忠君’,是‘害国’!”

他的目光扫过石崇,带着淡淡的嘲讽:“石大人率死士撞开南宫门,东华门守军不敢拦,可见旧部心向陛下;市井间百姓听闻陛下复位,竟有焚香祈福者,可见民心盼稳。

臣一生历永熙、泰昌、成武三朝,从边关校尉做到兵部尚书,所求不过‘社稷安稳,百姓安居’八个字。”

“若陛下能做到这八字,能解边镇粮荒,能止朝堂流言,能防外敌入侵,臣又何必阻拦?”

谢渊躬身行礼,语气里没有半分谄媚,只有沉甸甸的担当,“阻拦陛下,便是阻拦江山太平,便是置万民于水火,臣万死不敢为!”

话音落下,殿内寂静无声,连烛火燃烧的“噼啪”

声都变得清晰起来。

石崇张了张嘴,想反驳“阻拦未必会开战”

,却被谢渊的话堵得哑口无言——谢渊把“阻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