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冷笑,从袖中掏出刘焕送来的密报:“谢渊?刘焕大人已令属吏在粮车必经之路设卡,拖延粮饷,他现在忙着跟粮车较劲,哪有空管咱们?再说,李默总兵的宣府兵午时就到,京营的秦云副将已暗中递信,说‘若陛下复位,愿率京营归附’,谢渊孤掌难鸣,翻不了天!”
话音刚落,庭院里便响起一片附和声,官员们的担忧尽消,只剩下对“从龙之功”
的期待。
正阳门街市的粮肆前,围满了百姓,刘焕正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萧桓亲批的“免赋诏”
副本,声音透过传声筒传遍街市:“诸位乡亲!
萧桓陛下复位后,免京师三年赋税,粮价减半,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今日随我去正阳门迎驾,日后都是陛下的子民,享太平福气!”
高台下,百姓们听得沸腾——昨日便有粮肆掌柜传“免赋税”
的流言,今日见户部尚书亲证,更是信以为真。
穿布衫的妇人抱着孩子往前挤,喊着“愿迎陛下”
;挑着菜筐的农汉放下担子,跟着喊“陛下复位,免咱赋税”
;连巷口的乞丐都拄着拐杖过来,盼着“新君登基,能赏口饭吃”
。
刘焕的属吏们则在人群中分“迎驾小旗”
——红布裁的小旗,上面写着“萧桓陛下万岁”
,百姓们争相领取,插在衣襟上、担头上,整个正阳门街市都飘着红色,仿佛已提前进入“复位庆典”
。
刘焕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的场景,嘴角露出笑意——他知道,民心已附,萧桓复位便有了“民望”
,他这个“从龙户部尚书”
的位子,也算稳了。
人群外,两名玄夜卫暗探看着这一幕,急得额头冒汗,却不敢上前阻拦——逆党百姓混杂,若动手,恐伤无辜,只能匆匆往玄夜卫北司跑,想把“民心归附”
的急报传给秦飞。
可他们不知道,此刻的秦飞,正被石崇派来的密探缠住,根本无暇调兵。
卢沟桥畔的宣府卫军营里,李默正催着兵卒收拾行装,三百宣府兵已备好铠甲兵器,只待一声令下,便直奔正阳门。
他手里拿着石崇送来的“京营布防图”
,上面标注着“京营西北营已归附,可直入正阳门”
,心里的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
“大人,前面探马来报,正阳门方向已能看到百姓举旗,想来徐靖大人已按计划准备妥了。”
属吏(宣府卫镇抚)翻身下马,禀报道,语气带着急切——他已听说萧桓许李默“宣府卫总兵”
,自己也能升一级,自然盼着早点入城。
李默点头,翻身上马,拔出腰间长刀,指向正阳门方向:“弟兄们!
今日随我入京师,助萧桓陛下复位,日后人人升秩、家家赏银!
出!”
三百宣府兵齐声应和,马蹄声踏过卢沟桥的石板,震得河水泛起涟漪,朝着京师的方向疾驰而去——午时的正阳门,已近在眼前,复辟的最后一程,即将抵达。
玄夜卫北司的衙署外,围着数十名镇刑司密探,手持短刀,堵住大门,高喊“玄夜卫藏术士,交出人来”
——这是石崇故意设下的“调虎离山计”
,缠住秦飞,不让他调兵阻拦逆党。
秦飞站在衙署内,望着门外的密探,眉头紧锁。
张启(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拿着“逆党动向急报”
,急声道:“大人,李默的宣府兵过了卢沟桥,张文在吏部聚了二十余官,刘焕在街市惑了数百民,若再不出兵,就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