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语
《大吴会典?舆服志》附《街市杂记》载:“成武朝中期,京师正阳门内街市,车马云集,叫卖喧阗,忽有青袍术士携竹杖、悬素幡,于柳荫下设肆卜筮——幡上朱笔题‘铁口直断,预知未来’,墨透绢背,非市井寻常卜者之态。
时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谋复辟,潜遣密探混迹闾阎,散布‘帝星移位、主君易位’之流言,欲乱民心、为举事铺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察其诡谋,乃择干练线人,易青袍道服扮术士,假‘天象示警、京师将乱’之凶兆言,既惑逆党,又暗探其动静。
市人围聚如堵,一白老者佝偻趋前,问卜家宅安否——老者布衫浆洗洁净,持药包(内为川贝,显为亲眷抓药),礼数周全。
术士凝眸察其面相:印堂微晦、眼下青影,复屈指掐子午诀,沉吟良久,忽抬望穹(时天朗气清,日烈无云),面色骤变,额渗惊汗,喟然低言:‘不妙!
君面含忧非止家宅,观天见日旁黑气盘绕,此乃“龙战于野”
之兆,京师近日必有大乱,是为大凶!
’
言毕,围观者哗然,流言旋即传遍街市。
逆党安插之密探闻之惶然,急奔镇刑司报崇,崇见流言骤起、与己谋暗合,疑‘复辟之谋已泄’,与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争执举事改期,旧党联盟始生嫌隙。
时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谢渊,方以边军粮饷告急、大同卫火器待修为急,未闻街市流言异动,唯昼夜伏于兵部案前,核粮册、筹防务、校军籍,劳形焦思,唯念社稷安靖、边军无虞。”
此案之巧,在玄夜卫“以卜为饵、以言乱谋”
——术士之现非市井偶见,乃秦飞“引蛇出洞”
之制逆巧策,借卜筮之名掩侦逆之实;凶兆之言非无的放矢,乃“乱逆党心神、破其联盟”
之谋,以流言为刃,切裂旧党信任之基。
其深层,恰显成武中期玄夜卫“暗侦明防、以智制逆”
与旧党“私谋乱政、觊觎权柄”
之激烈博弈,亦见“公纲护稷”
(谢渊之劳、秦飞之防)与“私念乱国”
(石崇之贪、徐靖之狠)之鲜明对峙,为后续擒逆、安社稷埋下关键伏笔。
正阳街东青袍客,竹杖悬幡映日色。
素缣书字透绢纹,“铁口直断”
揭天则,“预知未来”
藏玄策。
白翁媪趋前揖,布衫浆洁持药笈。
“敢问家宅安与厄?老伴咳疾孙儿弱。”
术士凝眸观面魄,印堂晦色遮光泽,眼下青痕凝忧结。
屈指轻掐子午诀,沉吟半盏气未泄。
忽抬,望穹澈,日烈无云风静歇。
却道“君忧非止门户孽,日旁黑气盘如蛇!
此是龙战于野劫,京师不久将生坼,大凶之兆难遮灭!”
众氓围听皆屏息,窃语忽如春潮激。
有客混在人丛隙,青衫窄袖藏短铁——
原是逆探传消息,闻谶只觉心胆悸,汗透重衫急如织。
奔往镇刑报石孽,“恐是谋泄遭窥窃!”
逆闻之眉峰结,与徐争改举事节,旧党同心今始裂。
另有玄衣隐檐隙,冷眼观变记踪迹。
不挥戈,不言语,只把奸谋暗登记。
藏机锋,待时机,任他乱逆自相击。
谁记兵部灯如炙?太保埋案前席。
不闻街市谶语沸,只抱粮册核边籍:
“粟麦需催赴边驿,莫教戍卒缺糗粮;
甲胄需整补边隙,莫教锋镝误疆期。”
公心一片映烛火,尽瘁不辞忘寝食。
任他街市流言起,唯守社稷安且固,此心可